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棄嬰島”無以承受之重源于責任錯位
昨日,在試點近50天之際,廣州市“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情況通報會宣布:暫停試點“嬰兒安全島”,主要原因是短時間內接收棄嬰數量已經超出了福利院承受的極限,需要暫停試點進行總結,并做好已接收嬰兒的防疫、分流等工作,條件成熟時再適時重開,重新啟用時間另行公告。(3月17日《廣州日報》)
與此同時,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院長朱洪向記者透露,南京“棄嬰島”自啟用后,也是倍感壓力,接收的棄嬰數量驟增,多到讓他們感到吃不消了,相關部門也在考慮“棄嬰島”是否要繼續(xù)試點下去。如此看來,“棄嬰島”停擺有可能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并導致一輪大面積的停擺潮。
這樣的情況恐怕是管理部門所未能想到的,畢竟“棄嬰島”并非國內首創(chuàng)而屬于“泊來品”。然而人家運行自如的模式,何以到了國內卻成了無以承受之重,這樣的反差確實值得反思。原本以為,“棄嬰島”可以讓棄嬰行為更加規(guī)范,從而給他們提供政策性的保障,使他們免受被傷害的恐懼。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困局,還在于出現了責任的錯位與走偏。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父母都有撫養(yǎng)孩子的法定義務,拋棄和遺棄嬰兒、兒童,輕則屬于違法,重則屬于犯罪,會以“遺棄罪”之類的罪名定性并追究責任。實際上,設立“棄嬰島”不是讓政府承擔撫養(yǎng)責任,也不是鼓勵家長采取遺棄行為,而是提供一個避免惡意遺棄,造成傷害的場地,給予孩子以保護和家長改正的機會。在國外,雖然父母將嬰兒遺棄于“棄嬰島”在可以從輕處理,但不過是給予家長自責和后悔的機會,并不是“政府代勞”。
反觀國內卻發(fā)生了變形走樣,只接受不處理造成了責任錯位。在接受遺棄的同時,若是相應的救濟和執(zhí)法不能跟上,則家長很難出現后悔與自責,“誰家的孩子自己抱”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并因此加重公共救濟的責任壓力,造成“嬰兒安全島”無以承受之重。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棄嬰島”收養(yǎng)的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百分百是中重度病殘。如此看來,這也是家長拋棄孩子的主要原因,并為“棄嬰島”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具體分析,棄嬰的動機和成因復雜而多元,一是由于婚檢制度的退化,科學生育素養(yǎng)不足,優(yōu)生優(yōu)育的狀況不理想;二是醫(yī)療保險的政策傾斜度不夠,生育之后的治療成本過高,從而催生了“人性之惡”; 三是法律知識普及不夠,對于棄嬰的法律責任缺乏認識。
有人認為,“棄嬰島”的行為屬于情與法的糾結,原本兩者之間并不構成沖突,但由于公共管理機構在強化道德的同時,弱化了對法律責任的履行,從而才出現了行為上的偏差。“棄嬰島”所帶來的尷尬正在于此,若不能解決棄嬰背后的誘因,從事前、事中和事后給予全面治理,那么“棄嬰”和“救助”之間就會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其行為也很難得到規(guī)范。要化解時下的尷尬需要多方入手,但如何從源頭上減少和遏制棄嬰的行為,才是棄嬰島存在的真正意義。某種意義講,“棄嬰島”無以承受之重也是對社會治理能力的有效檢驗。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棄嬰島 棄嬰 承受 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