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全國政協“加快推動川藏大通道建設”考察綜述:雪域高原 再筑天路
川藏公路上著名的“怒江72拐”
皚皚白雪覆蓋高聳云端的大山,微微山風吹拂廣闊無垠的草甸,遠處牦牛悠閑地吃草漫步,風兒呼啦啦吹動著紅黃藍綠的經幡……
60多年前,雪域高原美景綻放的背后,一場與高原反應、冰川峽谷較量的川藏通道建設拉開序幕,鮮血和生命鋪就的“天路”即將結束那里幾千年來的人背畜馱;60多年后,依然是這條“天路”,不計其數的車輛和人員每天往返穿行,堅守著保障通行、國家邊防、社會發展、民族團結的使命。
7月20日至3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率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赴西藏拉薩、林芝和四川成都、雅安、甘孜等地,就“加快推動川藏大通道建設”進行實地考察。今年是“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規劃編制的關鍵之年,加快推進川藏大通道建設有何重要意義?又有哪些瓶頸?如何解決?懷著對藏區及藏區百姓的深情厚誼,這些問題一一納入考察團的視野。
第一列從拉薩出發的火車駛入日喀則火車站
■山好、林好、人好,唯獨路不好
“在新的歷史時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動川藏戰略大通道建設,有助于加強西藏和內地的聯系,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進一步促進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加快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對鞏固西南邊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出發前,李海峰就反復強調此次考察的背景和意義。
去年,川藏兩省區政協對川藏大通道建設課題做了前期調研。李海峰表示,在此基礎上,考察團要進一步了解當前川藏大通道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一個高質量的考察報告上報中央,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
11天時間,每天不少于10小時的車程,加上車輛顛簸、路途崎嶇和高寒缺氧的多重影響,高原反應漸漸在考察團中出現。不過,身體疲憊并沒有阻擋委員們的履職熱情,帶著問題與思考,大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實地察看西藏、四川在推進川藏大通道建設中鐵路、公路、機場規劃建設及通行情況,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
“為保證川藏線路的安全暢通,大家常年奮戰在雪域高原,你們才是最辛苦的人!”無論是海拔4774米的米拉山隧道,還是條件艱苦的二郎山隧道施工現場,李海峰與建設者緊緊握手,轉達全國政協和俞正聲主席對參建者的親切問候和祝愿,考察團其他成員也不忘親切詢問工程進度及辦公、食宿等情況。
回首過去,川藏線本沒有路。承受著“出門難、行路難”的天然之痛,“思交通”、“盼交通”成為當地百姓深入骨髓的共同心愿。60多年來,國家先后對青藏、川藏公路及鐵路進行大規模修建改造,改變了沿線百姓幾千年來人背畜馱的原始運輸方式,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速形成,運輸能力有所提高。
不過,考察團所到之處,地方干部群眾反映最多的仍然是———“我們這里山好、林好、人好,唯獨路不好。”
路,究竟有多不好?
“西藏公路密度、鐵路網密度、機場密度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整個四川藏區沒有1公里鐵路。”“甘孜州是目前四川省內唯一沒有一級公路和建成通車高速公路的地區。”……從拉薩一路驅車向東,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考察團邊聽、邊看、邊思、邊想。委員們發現,雖然川藏兩省區交通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受地理區位、基礎條件、自然環境和資金投入等因素影響,藏區交通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不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
習總書記強調,“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考察團認為,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已影響國防安全和藏區穩定發展,加快推進川藏大通道建設十分必要,迫在眉睫。如何破解交通短板,讓“老路”煥發“新生”?考察團建議,盡快做出加快推進川藏大通道建設戰略決策,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投入到川藏大通道建設中來,尤其在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照顧。
工人在雅康高速公路飛仙關隧道工地上施工
■科學統籌破難題
遠看國際首創的雅西高速公路雙螺旋隧道——干海子和鐵寨子隧道,好似要坐一趟巨無霸“過山車”。7月26日下午,考察團體驗其中,卻沒有爬升感,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10公里300多米高度的爬升。
面對委員們的驚嘆,地方多位干部卻坦言:“實際建設起來難度相當大,而這只是川藏大通道建設面臨的諸多難題之一。”
川藏大通道建設究竟難在哪兒?考察團發現,除了修路成本高、路網通達度低、公路技術等級低、交通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等原因,沿線高山激流層層阻攔,冰川、泥石流、流沙、塌方、滑坡密布,也使得大通道建設更加險關重重。
難,決不能成為交通“大動脈”無法搏動的阻力。
通過考察施工現場,與技術人員座談交流,考察團認為,從綜合國力和技術能力上看,國家已具備加快推進川藏大通道建設的能力。“十二五”、“十三五”是完善川藏大通道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的關鍵時期,在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應當加快推進與地區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相適應的川藏大通道建設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分步推進,為藏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令考察團欣慰的是,當前,一個個“卡脖子”問題正在加速解決———在西藏,2014年拉日鐵路通車運營,拉林鐵路控制性工程開工建設,米林機場至八一鎮專用公路、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橋改擴建工程正加快實施;在四川,2014年汶馬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建設,國道318線二郎山隧道、二郎山至東俄洛段、海子山至竹巴籠(川藏界)段等已改造完成,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開工建設,新建甘孜機場已在規劃……
“從現實情況看,川藏大通道難以短時間內實現一次性貫通。”全國政協委員胡亞東建議,統籌各交通運輸方式,構建鐵路、公路和民航相互銜接的綜合交通網絡。合理安排鐵路、公路工期,在線路選擇和站點布局上相互補充完善
胡亞東的觀點得到考察團成員的普遍認同。大家進一步認為,建設中要處理好近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按輕重緩急,由易到難逐步推進,建設過程中應根據地質條件靈活采用技術標準,不盲目追求過高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于際訓表示,有關部門盡早深入開展川藏通道的前期和專項研究,進一步優化工程方案,做好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公關,為項目規劃建設扎實做好前期準備。
拉薩至林芝高等級公路
■服務民生的“景觀大道”
青山巍巍,綠水長流。沿著川藏公路318國道一路向東,呈現在考察團面前的是藏區一片欣欣向榮、人氣高漲的新氣象:一輛輛掛著全國各地車牌的汽車往來穿梭,不畏艱難勇闖高原的自行車隊迎風前行,一排排極富藏族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
林芝縣魯朗鎮是318國道旁一個典型的因路致富鄉鎮,小鎮不遠處就是海拔4700多米、大雪紛飛的色季拉山。“今后拉林鐵路全線建成后,從拉薩到林芝只需要3小時左右,比坐汽車省5小時。”林芝縣有關負責人告訴考察團,現在全鎮幾乎家家戶戶都開辦了家庭旅館,隨著交通的進一步改善,到魯朗下榻的游客將越來越多,鎮上居民的收入也會多起來。
2014年,西藏接待游客1500多萬人次,較2013年增長20%;同年,四川甘孜州接待游客800萬人次,實現收入80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加300萬人、46億元。數據,詮釋著川藏大通道建設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也描繪著藏區百姓未來的幸福藍圖。
在考察團看來,川藏大通道,宛如一條巨大的產業和民生通道,將為沿線產業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條件。不僅如此,藏區水能、礦產、旅游、特色農業等資源豐富,也是對外的重要窗口和通道,隨著川藏大通道的加快推動,將大量吸引外來投資并形成“自我造血”和自主發展能力,藏區同胞們同步小康之夢就更近了。
草原、高山、峽谷、河流、冰川、雪山……走在川藏線上,如同走在“景觀大道”上,而大通道的建設會否對沿線生態環境產生影響?考察團對此十分關注。委員們多次強調,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建成后運營安全和抗災能力要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采取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保障運營安全和提升抗災能力的有效對策和措施,實現安全和諧發展。
11天,深入世界屋脊深處走訪調研,考察團成員內心豈能平靜?難忘,藏區百姓發自內心的笑臉與期盼;難忘,道路建設者不畏艱險的頑強與奉獻;難忘,地方干部勇于擔當的堅守與魄力。
川藏大通道,究竟是一條怎樣的“天路”?委員們深深感到,那是一條致富之路、生命之路、國防之路、團結之路、幸福之路。相信,隨著大通道建設的加快推進,這條路將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富裕,越走越寬廣,這也是考察團對雪域高原發自內心的期待和祝愿。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全國政協 加快推動川藏大通道建設 考察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