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要聞

中國抗戰:二戰中的東方燈塔

——寫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勝利70周年之際

2015年05月07日 21:17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題:中國抗戰:二戰中的東方燈塔——寫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勝利7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秦杰、張曉松、劉華、華春雨

  70年前的5月8日,廢墟中的柏林炮火漸息,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當和平的曙光終于普照歐洲大地,遙遠的東方戰火仍熾,負隅頑抗的日本法西斯仍在瘋狂地揮舞屠刀。

  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經歷14年血與火的抗爭,進行了慘烈悲壯的無畏堅守,為捍衛國家主權和人類和平同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決戰。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這座歷史天際上的東方燈塔,穿越70年的時空依然璀璨奪目。

  頑強堅守——國難當頭,一個古老的民族迸發出無窮的勇氣和力量。從“九一八”事變起,在長達14年的艱苦歲月中,中國軍民對日本法西斯的抵抗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20世紀30年代,歐洲大陸沉浸在一派太平盛景之際,而中國富庶發達的東北已遭日寇鐵蹄的踐踏。以“九一八”為標志,中華民族的抗戰烽火由此點燃,也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風雪。風雪總無情,幸有耐寒節。”

  這首贊頌抗戰勇士的詩作懸掛在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在德家中,蒼勁的筆畫、悲壯的意境,時時勾起這位98歲老人對崢嶸歲月的追憶。

  1931年,年僅14歲的李在德加入抗日宣傳隊,在三江平原頂風冒雪,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各種罪行,號召人民奮起抵抗。“許多工人、農民、學生都受到宣傳活動影響,義無反顧投身抗日。”李在德回憶道。

  抗聯戰士黃殿軍奮戰在林海雪原,忍饑挨凍,與日軍殊死搏斗,頭頂刀疤至今清晰可見。張恩亭和鄉親們為抗擊日軍建成的四座碉堡,依然屹立在華北大平原上。董濟民毅然放棄百貨店賬房先生的工作,加入義勇軍……

  中華民族這個曾經沉睡的巨人在強敵面前挺立身軀,英勇奮戰。

  “‘九一八’事變是法西斯主義企圖稱霸世界棋局中的關鍵落子。中國最早向世界發出了警報。”中央黨史研究室薛慶超教授說。

  到20世紀30年代后期,一戰后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迅速瓦解,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逐漸形成。至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東西方兩大主戰場正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曾經不可一世的西方列強,在法西斯主義面前先是綏靖縱容、繼而不堪一擊。納粹德國對西歐的作戰僅用了44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號稱擁有“歐洲最大陸軍”的法國快速淪陷,英軍在損兵折將后退守本島。

  而在世界的東方,一度被認為“堅持不了多久”的中國,不僅沒有崩潰,反而愈戰愈強。日軍以為10天可以拿下上海,中國軍隊堅守了3個月。日軍揚言3個月內戰勝中國,中國軍隊卻以艱苦卓絕的持久戰最終戰勝了日軍。

  從平型關大捷到百團大戰,從臺兒莊戰役到長沙會戰,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國共兩黨抗日將士共赴國難,并肩戰斗,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用血肉筑成的長城抵抗著侵略者,用巨大的犧牲消耗著敵寇。

  初夏時節,法國岡城。二戰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展區,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一份份內容詳盡的史料,令來此參觀的人們神情凝重。

  “當我們想添加二戰死亡人數資料時,發現中國是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國家,所以我們決定添加這方面內容。”紀念館館長斯特凡納·格里馬爾迪說,日本低估了中國的抵抗能力,經過年復一年的斗爭,中國軍民重創日軍,也付出巨大傷亡。

  一寸江山一寸血。3500萬人的傷亡,感天動地。

  中國人民用堅持不懈的頑強抵抗和無所畏懼的犧牲精神,贏得了世界正義力量的尊重與支持。正如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言,“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在他看來,“中國人民高度地表現了犧牲精神,是對其他盟國人民的一種鼓舞”。

  二戰全面爆發后,特別是1941年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蘇美英等國開始支援中國抗戰,中國也更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東方主戰場與歐洲、北非、太平洋等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畫卷。

  “中國抗戰推動了世界各國走向合作抗擊法西斯的歷史進程。此后,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大國逐漸走向聯盟,而這正是奪取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韓永利說。

  不朽功勛——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對世界其他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戰略支持作用

  五一假期,北京西郊八一影視基地,槍炮齊鳴,喊聲陣陣。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影片《百團大戰》劇組正在這里拍攝一場八路軍攻城的外景戲。

  1940年,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向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經過3個半月的戰斗,共斃、傷、俘日軍2萬多人,推遲了日軍打通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時間,阻滯了日本為發動太平洋戰爭進行的戰略準備。

  中國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14年間,像這樣的重大戰役不下百次,大小戰斗數以十萬計。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指出,中國正是以持久抗戰的方式使日軍深陷泥潭,通過長期持續的消耗戰,最終將日本軍隊葬送。

  這幅史詩般的畫面至今仍震撼世界——在廣闊的中國戰場,約70%的日本陸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累計150余萬有生力量被逐次殲滅。

  正像那首傳唱至今的歌謠所道:“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中國戰場牽制和推遲了日軍北上和南進的步伐,使蘇聯免于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也減輕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對英、美等國的軍事壓力。

  “一個貧困衰弱的農業國,用落后的武器、原始的方式奮起反擊,將日寇征服世界的計劃擱淺在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薛慶超說。

  4月15日,北京。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向32名中國人頒發了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作為抗戰老兵,李在德老人已第五次獲此殊榮。

  74年前,已加入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獨立步兵旅的李在德,與戰友組成多個偵察小分隊,冒著生命危險潛入位于中蘇邊境的日本占領區,搜集日本關東軍情報,為蘇軍大本營下決心將遠東部隊調往西線對德作戰提供了重要參考。

  “不管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我們都要永遠記住、緬懷幫助我們為和平而斗爭的英雄。”杰尼索夫說。

  堅守同舟共濟的道義原則,高舉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偉大旗幟,中國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然向其他戰場伸出援手。

  四川,成都,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數十個直徑超過1米、重達十噸的巨大石碾子,靜靜擱置在校園中。

  1943年,20多萬中國民工正是用這些石碾子擴建了新津機場,使美軍B-29重型轟炸機得以在此起飛,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當時,中外各大媒體都在顯要位置刊載了這一消息,并稱之為盟軍對日作戰的又一次偉大勝利。

  舊物無言,卻真實地記錄著歷史:在緬甸東吁,聳立著中國遠征軍紀念碑,以紀念中國遠征軍首次赴緬作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白色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莊嚴肅穆,默默悼念那些犧牲在滇緬公路上的南僑機工……

  從中國遠征軍出師緬甸,直接配合遠東盟軍對日作戰,到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為同盟國提供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竭盡所能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并積極倡導和推動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為創建聯合國和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和平國際秩序作出歷史性貢獻。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是暢銷書《中國,被遺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爭全史》的作者。

  在他看來,二戰中的中國是最后一個沒有被講述的偉大故事。“我不知道中國人是否了解,中國這場戰爭具有怎樣的國際意義,中國參戰、抵抗日本、抗戰到底,這對美國人、英國人甚至蘇聯人是多么重要。”他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抗戰 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勝利70周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