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走進康熙御窯的神奇世界
青花銅雀臺比武圖棒槌瓶
藝術特色鮮明 表現手法多樣
康熙御窯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多姿多彩,善于運用各種裝飾手法,以平面手法為主,立體手法為輔,主要有繪、刻、印、劃、塑、堆貼、鏤雕等各種工藝,而以繪的手法最為常用。
從紋飾的表現題材上來看,改變了以往以圖案為主的表現形式,而是以寫實形式為主,舉凡人物、動物、花卉、鳥獸、蟲魚、山水風景等都作為描繪的內容。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往往是幾種題材相互結合、相互配合來完成構圖的。人物題材將傳統吉祥寓意的小說、戲曲、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都作為裝飾題材來使用,大大擴展了以往人物題材的表現范圍。指日高升、加官晉爵、多子多福、福壽三多等表達吉祥寓意的題材仍然大量使用,或作為主題紋飾來表現,或作為局部紋飾來配合主題紋飾。大量戲曲小說的內容進入到了瓷器的紋飾中,人們耳熟能詳的《西廂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志》、《西游記》以各種形式被表現出來,或單獨的人物,或某一故事場景,被御窯廠的匠師們巧妙地借鑒版畫、繡像的圖式移植到了瓷器上面,其中最為世人熟悉的就是被稱作“刀馬人”的故事畫面。而山水風景的內容以人們熟悉的文人山水畫的方式應用到瓷器上,雖然是山水風景,但表現題材多樣,既有人物、樹石、花草,也有鳥獸、蟲魚、流水;既能表現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亭臺樓閣,也能表現耕織漁樂等日常生活。
從表現的手法來看,康熙瓷器紋飾構圖飽滿,用色大膽,線條流暢,體現出皇家的精致、大氣與雄渾,特別是繪畫手法上深受當時文人畫家的影響,如董其昌、陳洪綬、劉源、華巖等,匠師們在顯露嫻熟手法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深遠的意境。而繪之外的刻、印、劃、塑、堆貼、鏤雕等手法同樣是一絲不茍,精致細微,能夠很好地相互配合,或刻、印結合,或先刻、劃后描繪,或先鏤雕再堆貼最后描繪,各種手法運用嫻熟自然而能緊扣主題。
紋飾的表現要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而因型施藝,因型設計,尤其是繪畫,需要根據不同的弧度和斜面來選擇繪畫的題材、構圖與形象。如果器物表面的弧度過大,則適于表現單獨個體的紋飾或者規矩圖案,如花鳥、纏枝圖案等,而對于山水、人物來說就不很合適,容易造成變形,破壞了畫面的美感。器物形體較為碩大,且表面的弧度較小,接近于平面的,更易于表現類同紙面效果的山水風景與人物故事一類的題材。由于康熙御窯瓷器工藝的不斷提高,大型器物的制作有了技術的保證,也為大量山水、人物題材的繪畫在瓷器上出現提供了可能的條件。
由于康熙御窯瓷器有早、中、晚三個階段,紋飾也因時間早晚的不同而體現出不同的特色。早期的紋飾延續著明代晚期以及順治時期的風格,既有豪放的面貌,又有精細的制作,精粗并行。如纏枝蓮、纏枝牡丹圖案線條粗放,花形壯闊,滿布器身,顯現出敦厚淳樸的風格;而像署有堂名款如“中和堂”款的器物則紋飾精美細膩。中期紋飾則呈現出多樣性,紋飾往往布滿器身,繪畫追求模仿文人畫風格,在顯示純熟技法的同時也表達出了深遠的意境;紋飾題材不斷擴大,特別是在朝廷重視開科取士之后,大量的詩文詞賦出現在瓷器上,正是這種社會背景的反映,同時大量被后世稱作“刀馬人”的圖案和清裝人物射獵場景也應用到瓷器的裝飾中了。晚期的紋飾種類依然豐富多彩,繪工細膩,但明顯不同于早期與中期,在繪畫的用筆上顯得過于細膩而纖細,人物景致的畫面逐漸縮小了,對于主題紋飾在表現手法上甚而出現了刻板與僵化,顯得有形無神。
康熙御窯瓷器的紋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而精致,與各類器物造型配合得當,烘托出了大氣雄渾的風格。
點擊下方數字或鍵盤上“←”、“→”鍵,可翻頁閱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康熙御窯瓷器 陶瓷 藝術風格 時代風格 紋飾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