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打造黨政需要群眾歡迎的協商品牌
——安徽銅陵市政協扎實推進全市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小記
人民政協網銅陵11月7日電(記者 胡方玉 通訊員 王明星 姚嘉)一件本地出土的古代酒器,演化成雙人起舞形象的雕塑作品,成為安徽銅陵的城市標志。時至今日,這件名為“起舞”的銅塑作品,深受群眾的喜愛。
今年伊始,一則創意于這件銅塑的政協工作標識,也同樣漸入人心——銅陵市政協探索打造了市縣(區)一體的協商平臺“同您(銅陵)協商”,扎實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厚植協商文化。
深度 精度 溫度
家住銅陵市郊區橋南辦白鶴家園的居民們,正感受著協商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我們樓棟前的大樹太高,嚴重影響了家里的采光,不知道怎么解決?”今年7月,銅陵市郊區政協住橋南辦的委員們在社區駐點收集社情民意時,有居民反映訴求。
“群眾的難題,就是我們的課題。”住橋南辦的區政協委員活動召集人秦劍,隨即召集委員和社區工作人員一道開展調研,發現這樣的樹木有近百棵,不僅影響住宅采光,還存在安全隱患。
調研后,委員們和業主委員會、物業、居民代表及相關人士,組織召開協商會。經過充分討論,建議由社區聯系專業機構,消除小區樹木過高過密帶來的安全隱患,解決影響居民室內采光的問題,并對小區環境進行美化。
很快,100余棵樹木枝干得到修剪,9棵樹木被移栽,小區居民室內采光明顯提升。“明媚的陽光不僅照進了居民的廳堂,更照進了我們的心中。”白鶴社區的居民袁鳳華說道。
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精神,充分彰顯新時代人民政協協商的特色和優勢,銅陵市政協在市縣(區)政協中積極打造“同您協商”履職平臺和品牌,全力推進全市基層協商民主建設。今年1-10月,僅銅陵市郊區政協就開展基層協商71次,推動解決52個問題。
銅陵市政協主席劉亞東表示,作為立足專門協商機構職能定位打造的工作品牌,“同您協商”致力打造委員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全新平臺,在雙向發力的同時,持續提升協商的深度、精度、溫度。
雙向的過程
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是“同您協商”履職品牌最鮮明的底色和獨特魅力。
在品牌打造過程中,市縣(區)兩級政協均注重將協商融入為民解憂、為企服務全過程,常態化開展協商調研,協同參與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和要求迫切的難點問題,并組織委員、群眾、企業面對面座談交流,讓群眾感到“政協離我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國慶前夕,住樅陽縣義津鎮的縣政協委員共同參加了一場微協商,就義津鎮老街的亮化問題和社區負責人及居民代表共商良策。今年以來,樅陽縣在落實“同您協商”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依托鄉鎮及經開區政協工作召集人工作室、委員工作室等資源,延伸政協工作的觸角。截至今年國慶,先后組織54次協商活動,收集83個問題,助力解決33個問題,答復35個,正在解決15個。
“在基層治理中,政協工作對黨政部門能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幫我們發現問題,并有效化解矛盾。”在樅陽縣義津鎮鎮長吳凡看來,這種延伸到基層的政協工作,對于政府工作助力作用是明顯的。
圍繞房屋拆遷、村居環境整治、公共設施建設等主題,住各個鄉鎮的縣政協委員開展了形式各樣的調研和民主監督活動,在為黨委政府提供意見建議的同時,也化解了很多基層矛盾。
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履職平臺上,縣區委員的履職深度和廣度得到提升,更多的履職成果轉化為促進社會發展和穩定貢獻了力量,強化了委員的身份認同和榮譽感,同時激發了委員的履職熱情。”樅陽縣政協委員王雪松說。
一委一品
相比較于縣區政協在服務基層上的用心用力,市政協各專委會則在“一委一品”上精耕細作。
9月27日,銅陵市中小企業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銅陵銀保監分局等單位有關負責人,與30余家省市“專精特新”企業、市政協委員企業,共同參加了一場銀企對接會。
這場活動組織者之一是市政協經濟委,目的是為搭建銀企對接交流合作平臺,持續精準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作為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委會優勢發揮與否折射著政協工作的成效。在協商品牌打造過程中,銅陵市政協提出了“一專委會一精品”的工作要求,以此為抓手擦亮“同您協商”的品牌底色。
經濟委當好委員企業的“貼心人”和“娘家人”;教科衛體委持續將委員們的專業特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福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不斷拓展著雙向發力的渠道;提案委逐漸探索成型深化提案工作“321”機制……目前,市政協9個專委會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抓手。
與此同時,銅陵市政協還積極推進履職品牌與界別委員工作室建設有機融合。此外,全市所轄的4個縣區政協也分別形成“有事交(郊)給我”“樅情民意”等子品牌,協商品牌的矩陣效應初步顯現。
“打造‘同您協商’工作品牌是銅陵政協履職工作的創新所在、活力所在。”劉亞東表示,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增強精品意識,堅持在制度化、程序化、常態化上下更大功夫,把平臺搭起來,協商議起來,努力將“同您協商”打造成為黨政需要、群眾歡迎的區域性協商品牌。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