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小巨人”有部落
——江蘇常州“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提升“智造”創新力
“常州區位優越、制造業基礎厚實、產業配套能力強、人才集聚度高、營商環境好,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高質量發展,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近日,江蘇省委書記吳政隆在常州就領辦督辦的《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提案進行調研,調研中他充分肯定常州育引“專精特新”企業取得的成效。
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美譽的常州市,正在不斷壯大“專精特新”企業部落。常州隱形冠軍企業達到200多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省級172家,500多家企業入選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工業大獎數、工業強基工程項目數,均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
企業主導 創新發展
高凱精密、安靠智電、蘇文電能、遨博智能……200多家“小巨人”,分布在裝備制造、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金屬制品、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等細分領域,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000多項,主持或參與制訂國家和行業標準350多個,持續刷新常州制造的實力。
“創新的關鍵就是掌握價值鏈的主導權,只有做源頭創新,才能站在產業頂端。我們通過不斷提高研發與創制能力,相繼突破了PCB、LCD和半導體領域光刻膠專用化學品的國外企業壟斷格局。”前不久,常州市政協主席戴源走訪掛鉤聯系服務企業,常州強力電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曉春介紹,他們的企業正致力于成為全球光固化領域的技術引領者,企業在與國際頂尖企業的合作過程中,非常注重和客戶做技術交流,以解決客戶難題為導向,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錢曉春做過3年教師和12年化工設計工作,還當過星期天工程師。20多年來,他銳意創新、致力做精、只爭第一,讓一家村辦“小作坊”發展成為“專精特新”企業,在全球電子化學產業關鍵材料供應鏈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常州制造業擁有5萬多家市場主體,在打造國際化智造名城過程中,除了大力培育頭部企業、創新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特色產業,更是針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實際,精心培育一大批在行業細分領域擁有話語權和創新力的“專精特新”企業,推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協同創新、共同發展。常州已有一批可圈可點、具備獨門絕技的中小企業,具備了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大優勢。
“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是‘制勝’關鍵。水處理產業涉及領域專業、準入門檻高,我們專注飲水設備行業十載有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具備了‘專精特新’的特質。”常州市政協委員、江蘇美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敏在了解“專精特新”相關政策后,對標各級“專精特新”企業的評價標準,第一時間提交了申報材料。
美淼是水環境細分領域的“瞪羚”企業,在分布式水處理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上實現了自主研發。如果成功入選“專精特新”企業庫,能夠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管理提升、融資服務等方面獲得更多幫助,助力企業快速成長、脫穎而出。
平臺打造 互動服務
平臺創新“一子落”,產業發展“滿盤活”。
常州通過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政策賦能、創新技術、管理咨詢、信息培訓、融資等五大服務,破解創新資源對接、知識產權保護、資金有效支持等瓶頸,支撐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2017年,常州成立首個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復設立的中國(常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從研發初期的專利檢索和布局,到指導專利撰寫、及時發現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為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知識產權保護咨詢與服務。
“我們的快速審查服務基本覆蓋了我市高端裝備、軌道交通等產業的高價值專利申請,審查周期縮短至2-3個月,有效地推動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我們開展了‘專精特新’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布局主題分享活動,強化‘專精特新’企業的法治思維和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常州市武進區政協常委、中國(常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吳嘉祿說。
在常州科教城,大連理工江蘇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設的“博士吧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獲得了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專項支持,為全省首批三家之一,與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大數據、新材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去年,我們與研究院共建聯合創新中心,在技術研究、應用推廣、知識產權和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同時為我們各類項目申報提供一站式服務。”常州市政協委員、凱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健在人才、資金和技術服務方面獲得了平臺的有力支撐和指導,其公司是從事各類熱軋軋輥、輥環和輥軸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梯度培育 分級扶持
2021年,常州市政協圍繞“引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增強智能制造核心競爭力”進行專題調研協商,市委、市政府充分吸納政協協商建議,研究出臺了《常州市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動方案》,提出26條重點任務,梯度培育,分級扶持,推動企業積極擁抱資本市場,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快做大做優做強,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圍繞智能制造和智改數轉,常州將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成長性好、專業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產品服務特色化明顯的企業納入市級培育庫,強化入庫培育企業動態管理,定期調整更新企業庫名單。目前已有2134家企業入選省“千企升級”企業培育庫。
常州還依托培育庫建立起專精特新“發現、培育、認定、扶持、監測”工作體系,每年對專精特新產品(技術)滾動發展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認定一批、扶持一批,形成國家、省、市三級梯度培育體系。
采納政協的建議、順應企業的需求,常州成立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聯盟,有針對性地設立了“一站五中心”,即機械裝備與智能制造技術中心、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中心、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中心、生物醫藥與綠色化工技術中心、創新資源公共服務中心和常州市科教城公共研發機構聯絡服務站。“一站五中心”,聯合10家支撐單位、4家共建單位,為聯盟成員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
“聯盟的成立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今后聯盟將以創新的理念、超前的視野、高效的方式,爭做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信息員、輔導員、技術員和服務員,引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爭創更多第一唯一。”常州市政協委員、市工信局副局長薛慶林說。
近年來,常州市政協持續關注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通過調研協商、提案督辦等多種方式,組織委員履職建言,深入基層和企業一線,深度剖析常州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有力助推常州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集群。
“重回產業賽道,是常州發揮優勢、再創輝煌的必由之路。常州各級政協組織將繼續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主動融入全市發展大局,找到結合點、瞄準切入點、形成著力點,為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運動員’貢獻智慧和力量。”常州市政協主席戴源表示。
編輯:秦云
關鍵詞:企業 常州 專精特新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