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要聞
端牢“中國飯碗”之耕地篇①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端牢“中國飯碗”之耕地篇①| 不毛之地如何變成了“米糧川”開欄的話
誰來養活中國?
這貌似是一個離我們很遙遠但又迫在眉睫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事關國運民生,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傳統農業大國來說,倉廩殷實是國家之福、百姓之盼;糧食安全是穩定之本、安全之源。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截至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十八連豐”。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14億人端牢“中國飯碗”更有底氣。但與此同時,2021年,中國累計進口糧食16453.9萬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8%,相當于我國糧食產量的24%,也達到了歷史新高。這再次提醒我們,中國的糧食供給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態。
放眼全球,形勢更加嚴峻。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疊加共振,世界經濟復蘇失衡,吞噬著過去10年全球減貧成果,饑餓人口總數已達8億左右。再加上俄烏之間尚未完結的戰爭推波助瀾,一場全球糧食危機似乎已經近在眼前。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中國飯碗”何以端牢?
在習近平總書記諸多論述里有“三句話”,可謂我國糧食安全必須筑牢的三道防線:“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這是事關“中國飯碗”的一條不可觸碰的“紅線”;“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這是事關“中國糧”產能與品質的“底線”;“要樹立大食物觀”,這是事關人民美好生活的“高線”。
“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從今天起,“新聞眼”欄目將推出系列報道——“端牢‘中國飯碗’”,在“誰來養活中國?”的答案里繼續找尋“糧穩天下安”的真諦。
端牢“中國飯碗”之耕地篇①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解決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成就舉世矚目。然而,面對逐年增長的糧食需求,18億畝耕地紅線已成為一條不能失守的底線。
如何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戰略底線和關系國家命脈的安全線?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這意味著,農田就是農田,也必須是良田;既要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又要努力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對此,決不允許在耕地上東折騰一下、西折騰一下,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否則,14億多人的飯碗怎么端得牢!耕地紅線不能踐踏,保護底線不能突破,守住了耕地紅線就是守住了安全線。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