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頭條
共享文化成果 點綴美好生活
——各民主黨派中央圍繞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言獻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包括,“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促進基層文化設施布局優化和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各民主黨派中央圍繞如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交一系列提案。提案中有的關注文化產業體系建設,有的關注特殊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還有的從隊伍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角度提出具體翔實的建議。
這些寶貴的黨派智慧為推動“十四五”時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以及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 劉彤)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并強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民盟中央在《關于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認為,要支持企業落地和產業并重,完善對于旗艦型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機制。“要深入了解目前創業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制定提升創業企業孵化成長環境的系統性方案;借助國家文化大數據工程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研究制定旗艦型企業培育計劃和措施;用好用足各類政府產業基金,在建設數字經濟、物聯網、區塊鏈、量子科技等全球高地的目標基礎上,利用現行科研力量集中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各類政府產業基金的專業水平和針對性,使之成為更有力量的地區產業發展引導者。”民盟中央表示。
該提案還從加大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帶動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加大理論研究與實用技能人才培養;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自“十四五”規劃發布以來,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呼吁聲音越來越響,其中關于信息無障礙、數字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向更是重中之重。而數字化發展的便捷性,必然會給特殊人群的文化生活帶來便利。比如,專供視力殘疾人和聽力殘疾人欣賞的電影制品,即無障礙影視的出現。
民進中央在《關于推動無障礙影視發展的提案》中指出,無障礙影視作品集視、聽、講于一身,受眾可以是視障群體、聽障群體,也可以是有需要的老年人、少年兒童,還可以是偏遠地區人群。因此,無障礙電影是視聽障礙人群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來源,是殘健平等、共享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標志。
該提案建議,要在國內明確無障礙版權的具體內容,如包括電影的無障礙改編權、加工制作權和使用權,并鼓勵版權方向專業制作機構授權。同時,明確財政投入的預算,指定專門機構負責,有計劃地將影視作品制作成無障礙影視版本。其次,建議出臺無障礙電影相關行業標準。確保電影發行時就嵌入對電影畫面進行解說的無障礙音軌聲道,電影在電影院放映時配置相關設備,讓視障群體通過佩戴耳機收聽無障礙音軌的方式與健全人一起觀影,助力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系統推進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當前,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民盟中央在《關于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提案》中建議,國家文化公園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落實中央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與文旅融合發展規劃上下功夫;國家文化公園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提高旅游的歷史文化資源品質上下功夫;國家文化公園屬地相關部門組織藝術家,通過文學、影視、戲劇、曲藝等形式,推出豐富多樣的精品力作,充分表現國家文化公園的代表性文化景觀;屬地相關部門應組織歷史文化學者,深入挖掘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價值,使之成為可以觀賞、閱讀、體驗、感悟的文化場景,進而升華為具有標識性的中華文化載體;加強對國家文化公園的生態環境、水系管護等地方性法規的落實與監管,將國家文化公園沿線生態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納入法制化軌道。
該提案還以河南電視臺打造《唐宮夜宴》的成功經驗為案例指出,可以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文物活態化的方式,推出具有顯著特色的藝術精品。屬地政府可通過設立文化藝術項目、提供創作與演出平臺等,加大對藝術家的支持力度,爭取形成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的重量級藝術品牌。同時,盡快根據文旅部、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制定出與國家文化公園文化遺產直接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系列規劃與措施。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民建中央在《關于推進建立長江中游水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體系的提案》中表示,水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有特定的專業屬性。長江中游水系發達,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分布廣泛、類型豐富。提案建議,要理清職責權限,加強水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組織領導,將水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納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職責;完善制度體系,夯實水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基礎依據,在文物保護法中體現水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內容,研究出臺保護利用管理條例,引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編制省級水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制定標準規范和工作流程,注重省際間的協調合作,努力形成科學、系統、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提供基礎支撐。同時,還要加強資金保障及長江中游水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從國家、省、市工程(概)預算列支和社會資本融合等方面建設資金保障體系;推動水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列入相關部門、地方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和工程建設項目(概)預算。吸納社會資本,拓展募捐、基金投入等籌資渠道,營造水文化遺產共建的良好社會氛圍等。
民盟中央在《關于設立黃河流域戲曲非遺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提案》認為,應將整體保護原則和民眾主體原則貫穿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全過程,以特定區域戲曲非遺為核心,對戲曲非遺的生存空間實施整體、關聯保護。積極發揮當地群眾的主體作用,廣泛調動其參與積極性,實現重點保護與系統保護相結合、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保護相結合。科學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將區域性整體保護的重心放在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生態保存相對完備的村落、鄉鎮、街區等。
該提案建議,為維護黃河流域戲曲文化生態的多樣性與平衡性,在傳承發展秦腔、豫劇、晉劇等主要劇種的同時,推動珍稀劇種的融合發展。其次,加強劇團建設。加大對劇團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設立戲曲傳承專項資金;開展“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劃,重視戲曲名家的帶動作用;建立并實施“學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戲曲專業素養。在完善傳承機制方面,開展戲曲人才普查,編制各劇種尤其是珍稀劇種傳承人名錄,建立戲曲人才數據庫。同時盡快啟動數字化保護工程、提升理論研究水平。
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建設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有力促進了城鄉文化交流互動、融合發展、共同繁榮。
民進中央在調研中注意到,與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較,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在《關于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建設,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案》中,民進中央建議,要加大對鄉鎮、村級公共文化設施投入。進一步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按照打造實用性強、覆蓋面廣、融入自身特色的嵌入式公共文化空間原則,側重將資源資金投入到鄉(鎮)、行政村(社區)等基層。合理、高效配置區域內公共文化資源,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繼續探索總館帶分館幫扶制度,主動“下沉”縣級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強化鄉鎮文化站在縣域公共文化服務聯通縣—村的“橋頭堡”功能,搭建統一入口的縣級公共文化服務一站式數字化平臺,打破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孤島”。
該提案還建議,要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管理能力,活用數字技術資源和設施。具體包括:堅持“小政府、大服務”理念,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榮譽激勵等方式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加強5G、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VR/AR/MR、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應用,探索發展數字文化大眾化實體體驗空間,加強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在鄉鎮、行政村(社區)的應用場景建設,增加大眾普及型數字文化體驗服務項目,推動數字圖書館、文化館等項目在鄉(鎮)、行政村(社區)落地生根。
臺盟中央《關于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立傳統文化課程的提案》中表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開啟學生智慧、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提案建議,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級課程。由于傳統文化教育對青少年所能起到的特殊且重要的化育作用,建議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化傳統文化課程體系,解決普遍存在的學科教育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內容不規范、師資培養不專業等亂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列為中小學課程,并提供專業課時,比如每周一課時,確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指導方案。同時,還要開展核心教材審定工作,并加快傳統文化師資隊伍建設,建議教育部把傳統文化教育培訓納入國培計劃,加大專業人才培訓和培養的力度。其培養目標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傳統文化與人格培養為重點,旨在促進教師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當代價值,倡導現代教育思想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推進傳統文化綜合實踐創新課程實驗。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文化 公共 保護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