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走,咱們回鄉!
——這些家鄉變化與需求,年輕人直呼“真香”
當鄉村振興成為國家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吸引外出工作的年輕人返鄉創業,成為地方政府與市場主體共謀之事。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特別強調了“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一定要讓廣大農民有更多務工增收的渠道”。而國務院2月份發布的《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支持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和工商業主等返鄉入鄉創業,鼓勵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專家”等鄉村能人在鄉創業。推動城市各類人才投身鄉村產業發展。依托各類園區、企業、知名村鎮等,建設一批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孵化實訓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打造一批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業創新孵化載體。
有政策保駕護航,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還有不少家鄉新變化,在他鄉的你,是否愿意青春做伴還鄉去?
返鄉創業,
有基金托著!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地處秦巴山區:過去,這里是國家級貧困縣;現在,這里是湖北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鄖西縣委縣政府本著“培養一名大學生,脫貧致富一家人”的理念,堅持按照國家政策最高標準投入財政資金支持教育,例如在高中階段,在按國家政策免除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每年1800元學費和發放3000元助學金的基礎上,鄖西縣地方財政還額外補貼2000元生活費。這樣的持續額外補貼,對鄖西縣地方財政形成了一定壓力。
為可持續地緩解當地財政壓力,支持教育扶貧,作為鄖西縣定點幫扶單位,中國人壽積極創新發揮專業優勢,于2018年與鄖西縣政府合作達成總規模3000萬元的“國壽(鄖西)教育扶貧基金”。基金管理人由國壽投資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國壽金石公司擔任,負責該基金投資運作。截至目前,這一基金已累計實現基金收益分配473萬元,全部用于為鄖西縣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高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易返貧監測戶等“三類監測戶”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補助,先后資助貧困學生4291人次。
據我們了解,近日,中國人壽與定點幫扶的湖北十堰鄖西縣人民政府再度共同攜手,將上述基金提檔升級為“國壽(鄖西)鄉村振興基金”,基金規模也由3000萬元增加至5000萬元,在擴大基金本金的同時,擴大資助覆蓋面,將原來單一的教育資助,擴展為對教育、鄉村醫護工作者、鄉村振興創業帶頭人、返鄉青年創設的扶貧產業等多方資助,致力于將教育扶貧基金的成功經驗進一步運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由此激發鄖西縣在外學子和務工青年返鄉創業熱情、激活農村資源、拓寬產業維度、優化三產融合。
湘西偏隅,
何來外貿星星之火?
“我原來有著非常穩定的工作,2012年,工作之余,我和先生開了一家以銷售仿真花為主的網店,從選品到產品拍攝,從客服接單到打包發貨各項工作親力親為,點滴積累練就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由此帶火了仿真花花頭這個新品類的銷售。短短4年時間,業績年年翻番。原有的供應商無法及時供貨,市場定制需求又不斷倒逼,權衡再三,我們選擇離開了體制,自建生產線,自主研發設計,在2016年創辦了現在這家公司。”談及創業經歷,張家界市慈利縣政協委員、張家界夏花仿真花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唐海霞這樣表示。
把副業干成了主業,原來的“夫妻檔”變成了廠內三四十人,委外加工五六百人的大隊伍。慢慢地唐海霞發現,這支隊伍中不再只有家庭婦女、留守老人,還有了從鄉下來縣城陪讀的家長,甚至有為了照顧孩子而放棄沿海工作選擇回家鄉擇業的青年母親。
2017年,一個契機讓這個位于湘西北大山深處的小公司,有了實現“國際夢”的機會。
“在那一年的湖南電子商務大會上,我們了解到了各個知名跨境電商平臺,這一會,我們仿佛突然找到了通往國際市場渠道的大門。會議還沒結束,我們就計劃起了搞跨境電商的事。但當時在中國內陸,尤其像我們這樣在偏遠山區的企業,由于地理位置受限,做本土傳統外貿的團隊幾乎為零,搞跨境貿易的就更別提了。我們自身不懂外貿業務,也沒有外貿人才,所以只能從親自辦理自營出口資質開始,回歸‘學生身份’,勤勉學習外貿業務知識、外貿出口流程,學習跨境電商平臺搭建,了解國家政策,并且明確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我們主攻的第一市場。”唐海霞這樣說。
截至目前,“夏花”已經和“一帶一路”沿線十幾個國家建立了貿易合作關系,或陸運、或海運,一批批產品從湘西北的小縣城駛向全球,也由此燃起了武陵山脈片區偏遠山城本土企業家勇于探索外貿之路的信心,更引回了不少本地在外打拼的人才。“我們堅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揚帆海外,本土也必將涌向更多的外貿事業開拓者、耕耘者,也期待更多能人能夠返鄉,和我們一起努力奮進。”唐海霞有此期待。
春菜采摘,
峨眉奶奶喊你幫忙!
寒冷的霧氣籠罩著凌晨4點的峨眉山,在狹窄的鄉道上,道道光束劃破夜色。年過八旬的劉玉蓮背著背簍,步履不停。促使劉玉蓮早起的,是遍布峨眉山林間的眾多野味:枸杞芽、竹葉菜、蕨菜,這些大自然饋贈的春菜,被她采摘洗凈,運到成都的盒馬門店,大城市里的居民能在第一時間品嘗到峨眉高山的美味。
春分之后,峨眉雨水充沛,沃野千里,麥苗青青。每到這時,山下云嶺村中,留守老人們會伺機而動,成群結伴,山上尋鮮。兩年前,盒馬村在這里落地,上萬畝的高山蔬菜基地被種上了蘿卜和豌豆尖,直供成都門店。對于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而言,上山種地有些勉為其難,但在地里挖野菜,他們個個都是好手。
峨眉山的竹葉菜最為肥美,更是尋鮮奶奶們最喜歡的“獵物”。但竹葉菜喜陰,太陽一曬便會脫水。這就要求劉玉蓮帶領的尋鮮隊必須凌晨上山,在大樹下、河溝畔的陰涼處尋找。
彎下腰,一手剝離雜草,一手瞄準6公分處的竹葉菜嫩芽,輕輕一掐,置入腰間籃子,整套動作一氣呵成。“收貨有要求,不能太長,不然太老,也不能太短,不然賣不出價。”劉玉蓮這樣說。與她相比,62歲的周蘇明動作明顯利索很多。每天能采摘上百斤野菜,收入能到300元。這使得周蘇明常和人說,沒想到挖野菜還能比打工掙錢。
據我們了解,峨眉山脈的豐富饋贈,以及奶奶們辛勤的付出,每天都會有2000斤春菜運往成都的盒馬,這樣的日子可以持續到5月底。
“兩年前,大部分峨眉蔬菜都只能在附近零散銷售。搭上新零售后,不僅解決了銷量,價格也漲了不少。留守老人因此可以賺錢貼補家用,我們也期待,更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可能回來,參與到特色蔬菜的采摘銷售環節中來,壯大這支‘拾鮮’隊伍!”談及此,盒馬供應商、四川興盛農業總經理王韻表示。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鄉村振興 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