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元宇宙不是戲法
——中國經濟怎么看之七十二
最近,如果不談談元宇宙,好像都不好意思在經濟圈說話了。
這事兒有多熱?除了國際一線大網商們紛紛入局,普通投資者的情緒也被激發起來了。
講一個小案例。
12月17日,A股上市公司宣亞國際股價盤中最高上漲16.06%,收報30.50元/股,創年內新高。
查其財務數據,今年前三季度,這家公司凈利潤為負1603.16萬元,同比減少43.05%。但它的股價,一周之內從13元一直漲到了30多元。深交所為此發函,要求宣亞國際分析說明近期股價漲幅與公司基本面是否匹配,與同行業上市公司變動幅度是否一致。
這其實也不怪宣亞國際。它的大股東宣亞投資在10月29日至12月10日期間,合計減持477.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3%,完全錯過了這一波漲幅。他們上個月還在互動平臺上解釋,公司未涉及元宇宙相關業務,提醒廣大投資者防范概念炒作。
資本市場的很多投資者,秉持“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精神,先炒一波再說。
現在的上市公司,無論是美國的、歐洲的,還是香港的、內地的,只要沾上元宇宙一點邊兒,股價立馬扶搖直上。
這股熱潮正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滲透。
比如,通過搜索發現,國內家電企業已經開始入局。有消息稱,海信集團正在申請注冊多個帶有“海信+元宇宙”要素的商標。甚至更為傳統的地產圈,也傳出有地產商花費500萬美元,在所謂“元宇宙”平臺購買了虛擬地產產品。
投資者為何看好這個領域?有人說,因為它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5G、8K、芯片、區塊鏈等所有最新商業技術方向。更大一點說,它最終可能會是一個與現實平行的虛擬世界。
這個夢想確實足夠夢幻,足夠吸引人。
如果從技術創新擴散的歷史,來邏輯外推一下當前的元宇宙熱潮,我們可能會稍微冷靜一下。
比如,人工智能從概念提出到現在已有幾十年,還是有很多關鍵節點沒打通;前幾年大火的區塊鏈,硬生生被一些投機者炒成了代幣“割韭菜機”。
電動車的歷史更有借鑒價值。其實,早在19世紀80年代,電動車就已經出現,并在20世初得到快速發展。直到1920年以后,燃油車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慢慢取代了電動車,在全球暢行了百年。
如果從未來角度看當下,我們更應該冷靜一點。
業界普遍認為,元宇宙至少需要具備八個要素——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仔細一看,每個要素都有海量工作要做。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左腳踩右腳就能上天,只存在于文藝作品,連戲法都不敢這么變。未來,只存在于當下的創造之中。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21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