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以文化力量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2021年11月10日 14:15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郝  亮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從長遠計,軟實力更是推動生態文明內生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軟實力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生態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支撐,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深遠影響。

生態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易經》中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老子》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論語》中的“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孟子》中的“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齊民要術》中的“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等記載,都強調天地人的統一,主張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數千年來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生態自然觀、萬物平等的生態倫理觀、取用有度的生態生產觀、尚儉去奢的生態消費觀等有機地將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

生態文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應有之義。馬克思與恩格斯從人的兩大屬性、兩大特性、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兩大變革及兩大主義等角度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了人與自然緊密聯系的生態自然論、生態環境是綠色生產力的生態經濟論、生態危機是政治危機的生態政治論、維護群眾綠色權益的生態民生論以及生態環境具有多維價值的生態價值論等,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我們黨也十分注重培育與弘揚生態文化,從綠化祖國、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學發展觀,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動展現了不同發展階段我們黨關于生態文化的創新性理論思考。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流文化。生態文化的主旨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發展,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有利于喚起民眾向上向善的文化自信與自覺,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推進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大力弘揚生態文化并將其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當前,要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各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與激勵,發揮先進文化的凝聚、潤滑與整合作用,以文化建設引領生態文明新征程。

首先,保護傳承好文化資源。開展生態文化資源的全面調查和認定工作。完善生態文化資源數據采集和監測體系,系統梳理文物、古籍文獻、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生態文化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加快統計、分類、評估、定級工作,形成生態文化資源地圖。推進生態文化資源數字化。運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加快各類生態文化資源基礎檔案、影像素材的數字化、可視化進程。依托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加強資源整合利用和互聯互通,加強生態文化資源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實現資源集聚化、管理平臺化、應用多元化。

其次,借鑒吸收一切先進文化成果。一方面,應充分借鑒吸收國外的生態哲學、生態倫理學、深生態學、生態美學等生態文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深入剖析“深綠”“紅綠”“淺綠”等生態文化理論的優點與弊端,不斷推進其本土化進程,實現“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應從專家學者的文章著作、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制度、各地優秀實踐范例中提取有關生態文化的先進理念與成功做法,并加以凝練提高,形成既在內涵上高度一致又在形式上別具一格的生態文化建設新格局。

再次,強化生態文化人才供給。鼓勵各界力量開展生態文化教育培訓,各地應在黨校課程中設置生態文化專題,建設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化師資隊伍。也應在各地“十四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的編制或調整中加入生態文化相關內容,一方面,要求教師定期接受生態文化培訓,以便將生態理念融入各學科發展與課堂教育中;另一方面,應結合自然教育、生態教育、環境教育等形式,利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場所推動生態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體系。

從次,弘揚發展好生態文化。加大政府對生態文化培育的財政支出力度,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促進生態文化事業持續穩定發展。針對不同民族和區域制定有特色的差異化生態文化培育規劃,將生態文化融入到社會各界的生產、生活與消費中。創新和發展生態文化培育的體制機制,加大對生態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創建生態文化品牌,打造生態文化產業聚集地,以積極向上的文化作品使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生態文化的魅力,增強對生態文化的自豪感、榮譽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最后,推動生態文化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利用迅捷多樣的信息傳播工具,全方位宣傳貫徹生態文化相關政策,強化社會各界的生態文明意識,形成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共存的生態文化自覺性。鼓勵企業以生態文化為指引,積極采用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技術與工藝,引導消費者樹立理性健康適度的消費觀念,營造勇于創新、和諧、融洽的生態文化社會氛圍。此外,還應積極發掘和培育先進典型,使之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楷模與實踐典范,并以此促進全社會形成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與道德內省,匯聚強大的精神動力與行動合力。

相信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必將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推動生態文化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理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生態文化定將助力我國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路子,最終在中華大地上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生態 文化 文明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