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讓孩子在平等平常的家庭里自在長大
在外不論多忙多累,回到家看到這樣一幕,心都融化了。作者供圖
我是個從事教育行業16年、創業10年的80后,更是三個娃的媽媽。朋友經常拿來形容我的一句話是:帝都創業三娃媽,左手事業右手娃。
我們的家庭很“龐大”:一是家有3個娃,分別是10歲、5歲和1歲;二是祖孫三代7口人共同生活。這種家庭構成模式,讓我在平時經常會遇到并思考多子女養育、工作與事業如何平衡等相關的問題。我的體悟是:不管家有幾個娃,都要讓孩子在平等的家庭環境里自在地長大。
多生娃,不是人生必選項
在要孩子這個話題上,我認為生娃并非人生必選項,多生娃更是如此。但是我特別喜歡孩子,所以大兒和二妞,是計劃內生娃。大兒是我在30歲那年覺得已做足各種準備的基礎上到來的;二妞是我們隨著家庭事業的發展,夫妻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到來的;三寶是個意外,她是在我臨近40歲的人生關口上來報到的。所以,在“要”還是“不要”的艱難抉擇中,我們選擇了面對現實、承擔責任。
回頭看,這一路走來并不容易,但很值得。尤其是三寶在2019年大年初一出生后,新冠肺炎疫情便如火如荼地蔓延開來。導致我的美育機構也遭遇了長達9個月的關門停業,轉線上授課。從去年到今天,一共經歷了4次停業,這對我帶來各種考驗:要母乳喂養;要拓寬營收渠道;要面對其他各種壓力的襲來……但今天看來,這些困難都不重要,因為人生就是這樣步步升級打怪的過程,經受的挫折多一分,承受能力便也更多一分,特別真實。
所以要不要生娃,要不要多生娃,這些本不是問題。關鍵是我們是否真的心底簡單無礙,是否構建出了屬于自己的底層邏輯,是否時刻保持頭腦清晰?如此,在任何選擇面前,我們都不會消耗太多時間,很容易作出判斷。基于生命成長和發展的事,有利于自己增長力量的事,我們勇敢承擔即可。生命本就在承擔中發展,在挑戰中向前。
持平等平常心做個自在“躺贏媽”
孩子多了,平常心就不易得,平等心就不易守,尤其是對于一名職業女性而言,更是如此。所以,越是在家庭環境復雜的情況下,越要持一顆平等平常心。
以平常心對待孩子成長,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父母是否真正相信孩子?是否相信每個生命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體?是否相信只有走過的路,沒有走錯的路,每一步路都只是為了使得他們自己的生命更加有力、更加智慧而出現的?
除了平常心,還要有平等的心。在多子女家庭中談平等,就像我們要把一鍋飯均勻分給一群高矮胖瘦不同但都幾天沒吃飯的人一樣,挺難的。這里也有一個基礎邏輯:所謂的平等,并不是均分,而是因人、因情況而去行出的平衡道。基于平衡而行的平等,是真實鮮活的平等,而不是一刀切。
基于相信而立住的平常心,基于平衡而立住的平等心,在這樣的雙重加持下,父母心態不焦慮,無論面對什么情況,都能保持一個基本的自在態,父母便更容易“躺贏”——家庭少煩惱,親子更和諧。
不言之教
對孩子更重要
我是個說教很少的媽媽。除了一些必要的原則性教育,比如性教育、安全教育,我會認真地對孩子輸出表達之外,我對孩子很少說理。加上我的工作中會涉及繪本創作和繪本閱讀等內容,所以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部分,都通過講故事看繪本畫繪本的方式,自然地完成了。
我認為,家庭教育,更多的是靠父母的言行舉止、舉手投足,和四兩撥千斤的點到為止,而不是沒完沒了地絮叨啰唆。因為家長說得越多,在孩子那里反而越無效。
很多人都說我們家的三個孩子,都很皮實,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好,從不矯情和挑剔。這些都不是靠語言去傳遞的,而是讓他們在真實的生活場域中經歷體悟的。比如我們全家旅行,也偶爾會住比較高檔的酒店,但大部分時間里,是住各地各異的民宿、快捷酒店,甚至也會住在當地盛情相邀的親朋好友家。這樣的經歷,讓他們可上可下,在哪里都能與環境共融,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快樂。幾乎在我們家,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自然發生的。在這種自然的生活態里,孩子們逐漸長成他們自己的樣子。
當父母全然相信,每個生命的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要在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中感受、犯錯、糾偏、繼續向前,在任何境地中都能感受到自在愉悅的力量時,我們的生命都會共生共長。這里面沒有犧牲,只有互相成就。
(作者系全國幼兒園教材編委、北京學前教育協會副會長、北京石景山區青聯委員、小豆豆藝術館創始人)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孩子 家庭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