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金融+制造業=近期探路+遠期雙贏
調研出發前,先來捋重點!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推動金融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專題調研組赴山西展開第一站調研之前,圍繞金融服務與制造業需求之間當前所處的關系、制造業企業盈利能力與成本、企業真實金融訴求與獲滿足程度這幾個關鍵背景話題,我們進行了數據分析和觀點梳理。
用公開數據算賬:
趨穩的資金鏈
要禁得起各種考驗
今年二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70.5%,比上季降低6.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降低5.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為68.7%,比上季降低3.5個百分點,在所有行業分類中降幅最小。
分企業規模看,第二季度大型企業貸款需求指數為59.1%,比上季降低4.6個百分點;中型企業為62.3%,比上季降低4.5個百分點;小微企業為72.3%,比上季降低4.2個百分點。
另外一組數據是,當季資金周轉指數為60.3%,比上季下降0.3個百分點,銷貨款回籠指數為64.4%,比上季提高0.8個百分點,而二季度經營景氣指數為59.6%,比上季提高3.3個百分點,這是否能得出當前企業資金周轉處于緊平衡態勢?
緊平衡也好,貨幣供需合理也好,眼下趨穩的資金鏈,要禁得起各種考驗。
比如,二季度57.4%的企業家認為原材料購進價格比上季“上升”,40.4%認為“持平”,僅有2.2%的企業家認為自家原材料購進價格是下降的,而31.5%的企業家認為二季度產品銷售價格比上季“上升”,那么是不是表明,如果后期企業成本控制壓力上升,則將快速帶動貸款需求上升?而屆時如果金融機構不具備彈性應對措施,則企業資金周轉面臨考驗?
出發前,對于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與金融之間的協同發展關系,我們有這樣的觀察角度和疑問,希望這些問題,在調研過程中,能得到解答。
破解制造業融資老問題,
金融服務還要再創新
盡管制造業企業總體融資情況有所好轉,但據全國工商聯經濟部副部長羅力介紹,近年來的實地調研發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制造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的精準性、持續性,以及金融產品的創新性、普惠性與民營企業的預期仍有較大差距。
部分制造業企業反映,有的企業信貸審批周期從以前平均1-3個月被延長到了3個月至半年,過橋資金“倒貸”仍高頻出現。銀行過度依賴不動產抵押。
金融機構反映,服務科技型企業只能獲得貸款利息,與自身承擔的巨大風險不匹配。企業的信息數據分散在各個方面,銀行想通過整合信息數據為企業做增信服務也無能為力。
此外,銀行風險防控、效益考核、層層追責甚至是終身追責,也給基層信貸人員帶來較大壓力。制造業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普遍較低,也難以滿足合規要求。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問題又有復發。
破解融資的老問題和新堵點,只能通過進一步創新的方式來解決。羅力表示,增強制造業企業金融服務獲得感,既要把國家已出臺的好政策抓緊落地,也需要金融和監管部門再向前一步走。如通過大數據手段為企業做精準畫像;借鑒浙江金融機構向工商聯組織派駐金融指導員,坐班辦公,貼近企業解決融資瓶頸問題;用好北京證券交易所組建的契機,也將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
制造業與金融業的盈利反差,
應如何縮小?
“我們長期開展中國企業500強與世界、美國企業500強的對比分析研究工作。我們發現,制造業相對金融業的盈利性,仍然存在明顯反差。”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主任郝玉峰這樣說。
郝玉峰用2017年-2021年中國500強企業總體收入利潤率,與制造業整體企業收入利潤率以及銀行業收入利潤率來做個比較,對比方式是計算5年算術平均值后排名,結果為,500強企業“得分”4.49%,制造業整體企業2.48%,金融業21.26%。
在郝玉峰看來,上述數值至少反映兩個問題:第一,中國不缺少好的制造業企業,但中國企業500強利潤率水平頗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制造業整體還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第二,中國制造業企業與金融業的協調性還有提升空間,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凈資產收益率偏低,資金無論來自銀行還是資本市場,積極性都會受影響。
“金融要讀懂制造業,創新方式和產品去服務它。”郝玉峰建議:針對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企業重大項目,建議金融與風投協同合作;知識產權、發明專利應列入可抵押資產的行列;制造業企業并購重組或轉型,要能順利對接不同層次的金融服務;綠色改造專項資金要專款專用;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幫助企業應對潛在風險。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金融 制造業 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