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小物業”牽動“大民生”
——杭州市濱江區政協召開“請你來協商”專題協商會
人民政協網杭州8月23日電(記者 李宏)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居民的居住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圍繞房屋產權和社區安全,衛生等展開的物業管理隨之進入千家萬戶,并作為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加入社區治理過程中,高品質宜居小區物業管理精益求精,安置房小區的物業也不可或缺。8月23日上午,杭州市濱江區政協召開“請你來協商”專題協商會,關注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這一“民生小事”。
會上,區住建局、長河街道、區政協城建委分別介紹了區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工作情況、街道工作開展情況和課題調研情況。目前,全區已交付安置房小區45個,已入住安置房小區41個,其中4個小區被評為市級美好家園,整體情況穩中向好,但物業服務仍存在配套政策不健全、環境秩序不規范、服務保障不到位、居民主人翁意識不強等短板。
2001年1月1日起,濱江區全面實施農轉居安置房建設。20年來,已建成的安置房小區不斷交付、品質越來越高,隨著安置房小區體量、入住人口不斷增加,小區管理中秩序、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步顯現。濱江區政協十分關注安置房小區問題,成立課題組,對安置房小區管理,尤其是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踏看部分安置房小區,赴三個街道召開由街道、社區、物管公司參加的座談會,走訪住建、民政、建管中心等部門,以期從難點入手,提出若干意見建議,供區委、區政府決策參考。
在區政協委員馬宏利看來,物業服務質量關系著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也牽動著民心民情,為做好安置小區物業服務工作,提升小區服務管理水平,增強安置農戶的業主意識,加之部分安置房已轉讓或對外出租,馬宏利建議有必要對安置農戶收繳物業服務費。“鑒于安置戶均為老濱江人,可以給予每戶一定面積的物業費減免,差額部分由區財政負擔。”
物業是小區的“管家”,區政協委員張軍認為,先是要理順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實現三個轉變,既實現由物向人的轉變,實現由外向內的轉變,實現由近向遠的轉變。“安置房小區環境面貌大幅改善,硬件優化后,更需與高品質相匹配的物業管理服務,以形成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針對物業公司離開業主沒了市場,而業主離開物業很多生活也會受到影響的情況,區政協委員趙國祥建議,建立綜合管理協調制度,建立街道、社區二級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小區物業服務的監督考評,協調業主與物業管理之間的矛盾,協助物管加強對居民的教育和管理。
社區、物業公司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在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方面的做法、問題和建議,從自身管理難題出發,提出了物業經費支持、管理職責不清、維修流程不明、設施設備整改等問題,希望得到更好的支持,讓小區居住環境更和諧、周邊配套設施更完善。
“我們將進一步細化安置房管理標準,完善硬件設施,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關于在安置房小區設施設備方面的建議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我們要帶回去落實”……區相關職能部門對會上提出的意見建議予以回應,并紛紛表示將著手研究相關政策舉措。
濱江區委常委屠國平說,區政協“請你來協商”專題協商區安置房小區物管理提檔升級工作,充分體現了區政協對區安置房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視與支持。改革創新、共建共享,要結合“未來社區”建設,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提升工作站位,做深做細群眾工作,廣泛凝聚小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的思想共識,充分調動居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參與社區管理、治理工作。打造美好生活共同體,推進小區立體化空間集約利用,充分利用小區國有物業置換共享模式,以集中式鄰里中心場景為依托,有機疊加教育、健康、養老、文化、交通、治理功能,以“一公里”串聯服務設施,打造優質共享的社區服務體系,提供社區生活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區政協主席王國珍表示,做好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關鍵是要動員廣大居民主動參與,政協委員要注重發揮優勢,為建設高品質的安置房小區竭智盡力,積極當好宣傳員、聯絡員、參謀員、監督員和調解員,有效地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促進和諧的工作,成為助力建設“國際濱”的重要基層力量。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小區 安置 物業 物業管理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