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協商于民 協商為民
——太原市政協打造“有事來商量”協商平臺建設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山西省政協主席李佳在部署2021年工作時強調,要拓展政協協商平臺,探索在全省縣級政協打造“有事來商量”平臺,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山西篇章聚集正能量。
市縣政協主要工作是協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臺”,工作主旨是雙向發力。在山西省政協的有力指導和中共太原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太原市政協進一步明確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職能責任,實化舉措、探索創新,加強頂層設計,開展試點先行,帶隊赴合肥、南京、杭州等地考察學習,在全省率先制訂出臺了《關于對縣級政協“有事來商量”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逐步探索培育了“晉情來協商”“歡迎來協商”“委員之家”等具有特色的協商平臺和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近日,太原市政協以實地參觀、現場觀摩、專題講座和現場推進會的方式,對全市政協系統打造“有事來商量”協商平臺建設進行了安排部署,推動構建融協商、參與、服務、監督于一體的綜合性制度化協商平臺,切實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迎澤區委:打造“好幫手”“連心橋”“新平臺”
近年來,中共迎澤區委把“歡迎來協商”作為落實“有事來商量”的品牌載體,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全力打造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
據了解,作為全市打造“有事來商量”平臺的試點區,太原市迎澤區政協在黨委的支持下,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建設了“有事來商量·歡迎來協商”平臺,明確了“1+7+X”協商平臺體系,建設了1個區級總平臺、7個街鎮分平臺和“X”個社區協商議事室(工作站)。
“小平臺”發揮“大作用”。迎澤區政協一方面發揮區級平臺作用,重點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開展協商活動;另一方面,把協商重心下沉到街鎮和社區平臺,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精細化管理、鄉村振興、文化志愿服務活動進社區等民生問題,組織政協委員實地調研,察民情,訪民意,聽民聲,聚民心。
“新渠道”解決“老問題”。迎澤區政協依托“歡迎來協商”平臺,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和“建立業委會+物管會自治機制”2個議題,成功組織了專題議事會。在充分議事、匯聚民智的基礎上,橋東街道用一周時間,就推進了15個無物業老舊小區籌備物管會工作,2個小區成立了物管會或組建了黨支部;區委組織部和區住建局聯合出臺了《全面加強居民小區黨建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實施方案》,對加強業委會、物管會、物業企業黨建工作,提升小區治理效能提出明確要求,從制度層面為老舊小區管理提供支撐。
“軟協商”啃下“硬骨頭”。太原市迎澤區把“歡迎來協商”平臺作為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抓手,聚焦群眾關切問題,通過協商平臺,開展平等協商、有序協商、真誠協商,既為老百姓提供了說話的地方,舒緩了心結、化解了矛盾,又把黨的政策要求及時傳遞給基層群眾,凝聚了共識,助力區委、區政府化解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培養了協商文化,提高了協商能力,為黨委和政府提供了決策參考,促進了政協協商提質增效。
晉源區政協:從“明、全、融、建”入手,力促平臺“開門紅”
在晉源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截至目前,晉源區政協高標準、高效率打造了8個試點,并舉行了推進景區提質增效、助力三帶六園建設、優化區內公交線路等十余場協商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和認可,政協同群眾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政協協商的理念進一步融入了基層社會治理過程當中。
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晉源區政協堅持從“明、全、融、建”四方面入手,力促平臺“開門紅”。一是明標識。為助推工作精品的打造、特色品牌的培育,提出了“晉情來協商”品牌標識,寓意既包含“晉源的事情大家來協商”,又取“盡情”諧音,意為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盡情協商。為進一步彰顯品牌效益,設計了“晉情來協商”標識。二是全覆蓋。構建了“3+N”的平臺體系,“3”即3級平臺:由區政協主導的“晉情來協商”區政協協商議事總平臺;由鎮(街道)政協聯絡組主導的“晉情來協商”鎮(街道)民生聯絡站;由村(社區)主導的“晉情來協商”村(社區)民心家園;“N”即由民主黨派、界別、新的社會階層和政協委員主導的“N”個“晉情來協商”委員工作室。三是融協商。一方面陣地相融,即按照開放、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則,將鎮(街)民生聯絡站、村(社區)民心家園以及黨派、界別委員活動室、黨員委員活動室、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活動站、書香政協等功能于一體,做到一室多用、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內容相融,開展協商議事過程中,既邀請政協委員、部門負責人參加,也聽取黨派、界別的意見建議,并把觸角延伸到基層群眾中間,讓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參與到協商中,形成暢談以協、共商議事的“融協商”格局。四是建機制。區委印發實施?晉源區“晉情來協商”協商民主平臺建設實施意見(試行)?,從制度層面確保了平臺建設組織有保障、任務有清單、協商有規范、成果有追蹤;制定出臺?晉源區“晉情來協商”協商平臺運行流程?,明確平臺按照確定議題、調查研究、組織協商、成果轉化、跟蹤問效五個環節運行,形成全閉環機制,切實保證了平臺建設工作行穩致遠。
萬柏林區興華街道政協聯絡組: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考核,有檔案
興華街道黨委準確把握街道政協聯絡組定位職責,加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以建設政協委員活動室為抓手推動政協聯絡組規范化建設,做到了“五有”。
一是“有場所”,打造了街道政協委員活動室和濱體社區、荔梅社區、濱河社區、千峰北路社區政協委員活動室,配備相關辦公設施,為委員履職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實現地區委員全覆蓋,打通政協履職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有人員”,落實專門工作人員負責聯絡組工作,認真組織開展活動,體現聯絡組的活力;三是“有制度”,制定政協協商工作機制,把協商互動列為必要環節。聯絡組制定年初協商計劃,年終落實機制。同時建立健全委員履職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活動制度、委員管理制度、委員意見建議的辦理和反饋制度等工作規范和制度機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政協聯絡組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四是“有考核”,進一步明確委員考核管理辦法,建立“一人一檔”,加強與委員聯系溝通,對委員學習、出席會議、參加活動、調研視察、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情況實施管理和服務,使委員履職有規可依;五是“有檔案”,做好政協工作記錄和各類活動紀實,將活動計劃、年度總結、歷次活動、委員建議、提案、履職情況等整理歸檔,確保政協聯絡組工作有計劃、有目標、有記錄,推動基屋政協工作規范化運行,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陽曲縣泥屯鎮政協聯絡組:把協商“搬”到百姓家門口
陽曲縣泥屯鎮政協聯絡組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為統領,以“有事來商量·陽光協商”協商議事平臺建設為突破,全面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創新發展。
在泥屯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政協聯絡組辦公室和“有事來商量·陽光協商”協商議事室兩個陣地,把協商“搬”到家門口,傾聽民意、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在協商內容上,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每周一舉辦社情民意開放日和線上微訊平臺“我為泥屯說句話”征集,梳理匯總后形成協商議題,經鎮黨委審定后報縣政協備案;在協商人員上,議題與誰有關就請誰來協商,邀請鎮黨委和鎮政府相關部門參加;在協商方式上,注重哪里有利于問題解決就選擇在哪里協商,采取“會場+現場”的模式,廣摸實情、廣納群言、廣集眾智,確保協商接地氣、效果好。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協商活動20余次,收集建議33條,有16條已報送鎮黨委政府辦理,其中,集中污水處理、公交車進鎮區、建筑垃圾填埋點等三條已經辦結,得到基層群眾廣泛贊譽。另外,在協商過程中,也紓緩了民怨、解決了糾紛、暢通了協商渠道、反映了社情民意、解決了突出問題,有效防范化解了上訪事件的發生,成為黨委政府的好參謀和好幫手。
“‘有事來商量’協商平臺是基層民主協商的陣地、委員履職的平臺、聯系群眾的紐帶、凝聚共識的渠道”,太原市政協主席操學誠表示,“我們將準確把握人民政協在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在黨委的領導下,堅持協商為民,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宋沁飛、孫雨晨)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協商 政協 平臺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