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應對人類社會重大挑戰亟須全球科技合作
“人類基因密碼的破譯工作是全球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中國的基因組學家楊煥明研究員組織了一個團隊,破譯了其中的百分之一。前幾年引力波的發現也是全球團隊共同完成的。”中國科協常委、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直言,人類社會經過多年的努力,積累形成了一套科學規范,強調科學無國界、科技造福人類,全球科技界必須堅持這個基本的規則和理念。
他坦言,近幾年國際科技合作領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戰,科技創新合作受到影響。
薛瀾是在7月27日在京開幕的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作出上述發言的。
本屆年會以“創新引領、自立自強、共創發展新格局”為主題,旨在引導科技界堅定創新自信,推動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面對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氣候變化、糧食危機、生物多樣化等全球挑戰,迫切需要全球科技界共同行動,共同倡導開放、信任、合作的理念,共同激活創新合作的新動能。
這也是與會專家的共識。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金涌表示,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重組產業結構,打造更高端、高質量的制造業。“我們要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智能化社會,把萬元GDP能耗從現在的0.5噸煤降到0.1噸煤。我們要把‘化石作為燃料’改變成‘化石作為材料’,把碳留在產品之內,大力發展有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我們要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他建議。
深空是人類共有的家園,探索認識深空、開發利用深空是人類共同的責任使命。
“深空探測直面的是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的科學問題,研究的是太陽系如何演變這一人類最直接的關切,發展的是人類進出地外空間的相關技術。”中國科協常委、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走出地月系,進入深空,如何走得更快、走得更遠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
“天問一號開啟了中國人探索星辰大海的新征程,我們開展深空探測的目的就是要體現中國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當中的大國責任擔當。”張榮橋說,“我們愿意和全世界同仁共同努力,為人類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
為更好地應對未來挑戰,薛瀾建議“培養年輕人的國際意識”。他表示,過去這些年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在培養具有國際化眼光、全球勝任力的年輕人方面做得還不夠,要加大科學界尤其是年輕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萬鋼強調,中國科技界將始終是全球開放的倡導者、科技治理的參與者、創新發展的貢獻者,堅持開放、信任、合作,推動多邊與雙邊國際合作相結合,主動接入全球創新網絡,促進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的交流,激發技術創新的活力,前瞻性開展科技風險的影響評價和規則設計,協力國際科技界共同應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科技日報北京7月27日電)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全球 挑戰 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