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這個學校讓高職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2021年07月05日 09:19  |  作者:過國忠 通訊員 魯武霞 蔣慶斌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日前,在第九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上,來自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秦潘琦、于志祥在數控機床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比賽中,獲得學生組一等獎。好成績的取得源于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培養大國工匠,教育方向瞄準產業發展

近年來,由于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特別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深入應用,如何提高勞動者素質滿足產業發展的更高要求,是擺在眾多學校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沈琳看來,要解決這一難題,高職院校必須與行業企業共建產教融合集成化實踐平臺,解決資源共享、利益共贏、風險共擔等問題。因此,學校要善于站在企業用戶的角度,強化企業參與辦學的主體責任,從技術、制度、文化層面消除可能影響企業積極性的因素,破解“校熱企冷”的合作困境。

“作為國家‘雙高’重點專業建設高校,近年來,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學校‘雙高’專業群建設重點,聚焦智能制造技術,主動對接國家及常州市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圍繞產教融合中企業參與辦學的主體責任擔當,以及發展的瓶頸和未來路徑等,開展了系統化的分析研究。”沈琳說。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為適應國家智能制造發展,致力于“大國工匠”的培育,聚焦技能競賽,將賽項標準引入教材、課堂,賽教融合,協同發展,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同時,作為國內首批“1+X證書”試點院校,該校還根據證書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性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打造了智造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高地。

建設“共享工廠”,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廠”人才培養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共享工廠”,是根據高職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目標需要,由“產學研”等不同主體投入知識、技術、資本、管理等要素,構建起的集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企業員工培訓與技術服務、社會“1+X證書”教育培訓為一體的集成化實踐教學平臺,已形成“1+N共生體”辦學模式。

“共享工廠”模式運用“以學為體,產研為用”的思維,對高職院校原有辦學模式、辦學實體形態和辦學意識形態進行重新架構,從源頭上實現人才培養供需銜接,創新產教融合的組織形態和服務供給多元化,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職業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

沈琳介紹,“共享工廠”建設,以校企合作共同利益與價值共識為基點,促進了“產學研”集成共享與有效治理,可解決產教融合平臺的融合發展、集成共享和跨界治理3個難題,最終成果則要落實在高職的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就業創業等辦學整體效能上。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推進“共享工廠”工作中,主動對接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共同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會,在校內建“產教園”,在校外設“工作站”。尤其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技術,依托“內園外站”校企合作平臺,整合校內外優質辦學資源,構建起了“四方三層、內園外站、共建共贏”校企合作模式,并牽頭成立了5個職教集團、聯盟,建立了398家校外實訓基地、11個“廠中校”、38個“雙師”培養基地。

“目前,我們在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廠’的理論體系指導下,打破重點專業學科課程體系,根據企業實際工作任務流程,將企業的整體性工作任務轉化為若干個能力遞進學習項目。項目由一門或多門課程構成,通過課程支撐項目、項目支撐專業,對接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構建起系統的以‘全流程項目‘為主體的專業課程體系。”常州機電學院高水平建設辦公室主任王繼水說。

如今,該校借助“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員互聘、信息共享、協作服務、文化交融”的運行機制,形成了“一群一行業、一專一名企、一師一方案、一生一專項”“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實踐模式,在國家戰略和地方智能制造領域產業升級和技術提升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多年來,該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優良,年終就業率均保持在98.5%以上。

“今后,我們將在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進一步集聚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從注重外延式發展向注重內涵式發展轉變并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習慣的養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沈琳表示。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人才培養 發展 產業 技術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