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地方模式”頻出殘疾人托養持續創新
曾經的閆愛琴每天蓬頭垢面,讓人很難認出來。她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一位殘疾人,在入住當地的殘疾人托養中心后,她定時理發、換衣服和洗澡,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如今干凈整潔,充滿樂觀。
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其中重度殘疾人有2500多萬人,有托養需求的近千萬人。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殘疾人托養機構8435個,為22.3萬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有88.8萬殘疾人接受居家服務。
盡管殘疾人托養工作任重道遠,但在全國各地,已有多種創新模式。閆愛琴所在的衡水市,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工作取得了突破,當地探索出以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為主體、專業醫療機構為輔助、民辦養老機構為補充的集中供養模式。
衡水市的特色在于“花小錢辦大事”,在盤活存量資源上下足了功夫。比如,將當地學校的閑置教室和宿舍進行改造,建成供養中心,借鑒社會養老機構的成熟管理模式,完善了規章制度。不僅是場地,衡水市還整合政策資源,將資金“打捆”使用,整合了低保、扶貧收益、兩項補貼、養老金等,由財政補齊差額,實現了兜底保障。社會資源的注入也為集中托養提供了助力。
截至2019年8月,衡水市通過改造和改建建成的59個托養中心,整合床位7500余張,為2300余名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了托養服務。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圍繞著托養工作,多個政府部門形成了合力。當地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新建,或利用閑置資源改建,截至2020年6月,實現了全市所有鄉鎮貧困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全覆蓋,建成了114個托養中心。
當地扶貧、發改委、殘聯、衛生健康、民政、財政等部門均參與其中,工作涉及人員篩選、日常管理、建設規劃、資金籌集、健康保障等多方面。駐馬店市還建立健全了“財政列支一部分、相關部門整合一部分、社會各界捐贈一部分”的資金整合機制。
駐馬店模式的另一大特色是通過互聯網實行分級診療,通過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和一個攝像頭,在互聯網遠程診療平臺上,基層殘疾人可獲得市縣和鄉鎮醫療服務。
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駐馬店的重度殘疾人托養模式被作為中國脫貧攻堅進程中社會保障兜底典型經驗向國際社會展示,并入選“全球減貧案例”。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曾指出,社會力量是殘疾人托養服務的重要補充,對于增加托養服務供給、豐富托養服務內容、提升托養服務質量和水平、發展托養多元化、差異化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在重慶市,當地殘聯探索購買社工機構服務,為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托養與服務,取得了明顯成效。
社工機構“江北幸福加”為殘疾人提供了心理慰藉類、居家康復類、居家服務類三大類服務,殘疾人可以進行個性化“點單”,獲得所需的服務。在服務過程中,“江北幸福加”又引入了社會組織,通過開辦公益超市、團購等方式,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幫殘疾人購買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資。
重慶市殘聯系統通過購買服務,累計提供各類居家托養服務超4.2萬次,并培育出新的助殘社會組織。
在河南省南陽市,當地探索采用“村級幸福大院集中托管、鄉鎮敬老機構集中供養、社會福利機構集中托養、衛生機構集中康復治療”的“四集中”兜底保障方法,“四集中”機構達1233家,總床位數達11.8萬張,98%的集中供養對象已完成入住。
南陽市內鄉縣馬山口鎮殘疾人郭運景因重病導致重度偏癱,臥床7年間,家里沒有經濟來源,妻子王書俠每天都要照顧丈夫,兒子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王書俠曾一度產生輕生的念頭。2018年,內鄉縣在馬山口鎮福星老年康樂園基礎上改建了內鄉縣重度殘疾人馬山托養中心,郭運景順利申請入住,王書俠也被聘為托養中心的護工。
“我再也不愁柴米油鹽,也不愁丈夫治病吃藥了。我有了收入,丈夫身體好多了,兒子出去打工掙錢,還娶了兒媳婦。”王書俠說,托養一人可以解脫一家、脫貧一戶。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托養 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