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山西省左權縣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山鄉處處好光景
山里有美景,山上有產業,山下有新居,太行山深處的山西省左權縣,如今處處好光景。
抗戰時期,時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將軍在此殉國,左權縣因此得名。過去,大山阻隔,耕地稀少,產業滯后,左權縣一度成為國家級貧困縣。
近年來,左權縣在荒山荒坡上陸續發展起核桃種植、光伏發電、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老鄉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左權縣也于2019年4月順利脫貧摘帽。
產業上山促增收
沿著綿延的山路,汽車駛進太行山深處的連壁村。站在山頂望去,道道山梁上光伏電板閃閃發亮,層層梯田上核桃樹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
澆水、施肥、剪枝……72歲的村民郭福蘭在核桃種植基地里正干得起勁。前些年,她還是貧困戶,年收入不到3000元。如今,靠著土地流轉收入、光伏發電分紅,再加上在合作社打工的報酬,郭福蘭年收入兩萬元,穩穩地脫了貧。
“以前的連壁村,地上無企業,地下無礦藏,村民窮得叮當響。”64歲的郭應林,當了30年村支書。“雖說村里耕地面積只有1800畝,但可利用的荒山荒坡卻有1.5萬余畝。要想富,就得在這些荒山荒坡上做文章。”
連壁村的情況,正是左權縣的縮影。2012年,經過深入調研,縣里決定推廣種植耐干旱、易成活的核桃樹。數年間,左權縣核桃產業達到36萬畝,年產量1500萬公斤,人均增收2300多元。借著這股“東風”,連壁村建成了3000畝核桃間作雜糧基地。如今,基地每年發放務工工資50多萬元,帶動連壁村和周邊十余個村莊的100多名農民人均增收5000元。
在荒山上種完核桃樹,左權縣又盯上了什么都不長的荒坡。2016年,抓住國家扶持光伏產業的政策機遇,左權縣建成4座聯村和35座單村光伏扶貧電站、1座縣級集中光伏扶貧電站。自2017年并網發電以來,累計發電1.36億度,收益1.16億元,惠及170個村、2.7萬人。
連壁村的2400畝荒坡上,是左權縣最大的光伏發電站。土地租賃費加上光伏分紅和管理費,一年為村集體帶來近100萬元收入。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9600元。
發展旅游助脫貧
沿著省道,從遼陽鎮起,經龍泉鄉、桐峪鎮,至麻田鎮澤城村,長達58公里的山路沿線,28萬多株金葉榆、金葉槐等苗木為群山“披金”。這里被稱作“黃金谷”,每逢長假便成游客“打卡地”。
“上世紀90年代,小煤窯開采,加上運煤干道由此經過,生態破壞嚴重。”龍泉鄉黨委書記巨曉華回憶。
近年來,左權縣依托民歌文化、太行風光和紅色資源打造“百里畫廊”,串起龍泉國家森林公園、麻田八路軍總部、左權將軍殉難處等多處自然景觀和革命遺址。
作為核心區的“黃金谷”項目,打造出千畝苗木培育基地,還治理修復了沿線的棄渣場、垃圾場、荒坡等生態脆弱地段。“27家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參與建設,帶動10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巨曉華介紹。
澤城村地處大山深處,奇峰屹立,山清水秀,有太行山上的“小江南”之稱。今年“五一”,54歲的村民閆青辦起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小院子收拾得干凈利索,前院是餐廳,后院是客房,取名叫“青居”。
藏在深山,就不怕沒客來?
“這個不用擔心!”閆青擺手笑道。今年,澤城農民技術培訓中心建成,已開展核桃樹修剪、烹飪、母嬰陪護等9場培訓,這讓閆青的民宿幾乎每天客滿。“最多時一天有100來人吃午飯,位子都不夠坐!”
截至目前,左權縣已扶持建設了120多家民宿客棧,帶動2500多人脫貧。
搬出深山住新居
傍晚,左權縣城西的宜居苑小區,黨群服務中心、超市、衛生室等一字排開,一棟棟樓房整齊排列,易地搬遷戶王瑞鋒的家便位于其中。干凈亮堂的客廳、一應俱全的家電、暖烘烘的供熱設備,讓50歲的王瑞鋒笑得樂開了花,“從來沒想過能住上這么好的樓房!以前住著三間土坯房,吃水還得去山里挑。冬天舍不得買煤生爐子,只能從山上撿點柴火。”
王瑞鋒以前住的背上村有208口人,其中37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地處偏僻深山,地薄少產,自然環境惡劣,村民們長期面對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等問題。
2018年,背上村全部搬遷至縣城西4公里處的宜居苑小區。按照一人25平方米的標準,王瑞鋒一家四口住上了100平方米的三居室,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不打工了,自己在縣城里開了饅頭房,收入比之前多一倍。”2018年,王瑞鋒家脫了貧。
住進新居迎來了新生活,山里的土地也不能撂了荒。背上村在舊址復墾,種植了260畝連翹,剩下的土地規劃發展養殖業。
“搬下山后,大家的眼界開闊了,賺錢的路子也多了,跑運輸、開出租、開店,都有營生。”背上村村支書王占華告訴記者,2018年,背上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去年,村民人均收入9860元。截至目前,左權縣投資3.5億元,規劃建設了宜居苑、安居苑、福居苑、樂居苑四個集中安置點。截至2019年底,左權縣共有32個村、4578人搬出深山住進新居,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06人。
關鍵詞:山西省左權縣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