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智能金融“聰明勁兒”如何體現?
業界:技術驅動唯精,風險防控唯穩!
從電子化、數字化時代一路走來,時至今日,中國金融行業已跨越至智能化時代,形成了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在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業中,技術創新催生出了智能投顧、智能風控、供應鏈金融、金融區塊鏈、第三方支付、監管科技等一系列新興領域。“金融科技成為中國可能走向并跑和領跑世界的一個重要領域,值得在人工智能時代花大力氣推進。”10月16日,在以“普惠金融智能共創”為主題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非接觸式”金融服務加速推廣,智能金融技術加速發展,應用加速落地。面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帶來的劇烈變化,金融機構正在不斷加速向技術驅動型機構轉型,變革其組織、流程、運營、技術等業務,構建新形態,建立新體系。
而這種變革,在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看來,就是中國金融業在全球同行面前的“比較優勢”。
這些天,不少電商圍繞“雙11”促銷活動開始造勢。而每年“雙11”,每秒幾萬筆的網上交易和實時結算,其背后支撐力是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支付結算的快速、高效與安全。難怪很多業界人士認為,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當前,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則是金融科技如何進一步在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績之外,陳靜不諱談發展中的問題。在他看來,目前,中國金融業正在加強、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主要場景包括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應用與知識圖譜,其中:機器學習針對財務、交易數據進行建模,可以分析其顯著特征,并利用回歸分析等預測交易策略;神經網絡應用與知識圖譜的應用則大多在風控、征信領域;授信的決策要通過數據篩選、建模和預測打分,以此將不同的資產分類和做分別處理,借助機器學習完成傳統金融企業無法做到的放貸過程中對借款人還貸能力進行實時監控,及時對后續可能無法還貸的人進行事前的干預,以減少因壞賬而帶來的損失;智能投顧則采用多層神經網絡,實時采集所有重要的經濟數據指標,不斷進行深入學習,完善合適的資產分散投資策略算法,實現大批量的不同個體定制化投顧方案。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和在線投資建議與服務。
圍繞推動我國銀行金融機構人工智能應用,陳靜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不應全面開花,一定要與適宜的應用場景相結合;其次,金融服務競爭的實質上是面向市場的能力、成本和質量的競爭,加快金融人工智能應用必須建設與管理好云計算、分布式架構應用和大數據平臺;第三,要切實加強與社會的合作,發揮市場優勢;第四,要防范在人工智能應用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等應從最初制定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戰略發展規劃到研發、應用的全過程都給予高度重視,真正實現人工智能持續健康地發展,更好地為我國金融和經濟、社會服務。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數字貨幣落地進程不斷加速;60項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在全國9個地區全面落地;國務院批復在京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可以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加速金融數字化轉型,為實體經濟提供“精準滴灌”式金融服務,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金融創新活水。
2019年10月,杭州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一年來,杭州人工智能領域加強政策引領、夯實理論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助力企業發展、重視融合應用,杭州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活力正在加快釋放。在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張新波看來,正是得益于杭州這片創業創新的沃土,同盾科技堅持自主創新,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領域,并以客戶為核心,強化科技賦能,內建生態、外接場景,將自主研發的智能分析決策技術與服務廣泛應用于智能金融、智能政務、智能城市建設等領域。截至目前,同盾的相關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服務超過1萬家企業客戶,涵蓋22大類行業、118個細分領域。
產業發展,標準先行。“隨著長期不輟地在新興科技領域的自主研發,我們推出了國產原創、自主可控、國際領先的知識聯邦框架體系,并積極推動其落地應用。”據張新波介紹,這一理論體系交叉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密碼學等前沿技術領域,有效解決數據流通中的數據割裂和數據安全問題,同時實現知識發現和歸納,有望成為我國引領全球人工智能3.0時代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
編輯:秦云
關鍵詞:智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