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在湖州看見綠色中國的底氣
——浙江湖州踐行生態文明之路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15年前,誕生在這里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給這方山水增顏,更賦予精神內核。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入太湖水質連續10年保持在Ⅲ類以上,美麗鄉村建成率達到94.6%……
空間騰挪
生態優勢換來發展優勢
地處長三角蘇浙皖三省交界之地的湖州長興縣煤山鎮,以煤為名,因煤而興。改革開放前,作為浙江省唯一產煤基地,這里擁有當時全省最大的工業企業“長廣煤礦”。水泥、礦山、建材等傳統產業,一度占到全鎮GDP的70%。2013年,隨著最后一個礦口被封閉,浙江終結了產煤歷史,煤山鎮也結束了開采資源的使命。
2016年,長興縣政協副主席余雙全受命到煤山鎮擔任黨委書記,考慮更多的是2015年經過區域調整后煤山新發展。擔任過經信局長、商務局長的余雙全規劃了以綠色智造為主的產業集聚,開啟小鎮的新未來。“合溪水庫的上游就在煤山,是全縣40多萬人口的大水缸,整個鎮域都處于生態紅線范圍內。煤山要發展只能走綠色高質量之路,關鍵在于探索路徑來打通‘兩山’轉化渠道。”
如今的煤山,一座充滿現代感、科技感的國家級的綠色制造產業園已悄然成型,作為園中園,除了這個浙能智慧能源科技產業園,還有天能綠色制造產業園和南太湖青年科技創業園。
在天能綠色制造產業園的車間內,60臺注塑機、30臺機器人、30個機械手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的連接開足馬力生產。“這幾條智能生產線每天可生產新能源電池塑料底座40萬個,相當于200個工人的工作量。”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園區內80%以上員工都是當地村民,隨著產業升級,他們的工作環境也越來越好。與天能隔路相望的浙能智慧能源科技產業園內,計劃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愛康科技5GW異質結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一期今年4月底已下線生產,投產僅3個月,產值已超1億元。
近年來,煤山鎮將“改舊”與“育新”并駕齊驅。8月25日,記者驅車進入煤山,在綠色的主干道一側,一條“空中走廊”赫然入目。這條目前全球最長的全封閉、全架空、耐高溫、無污染的物流輸送帶,斥資近10億元,總長24.8公里,聯通了企業與碼頭,專運水泥熟料。“與傳統依靠重型貨車運輸相比,這一‘空水聯運’模式可節省50%成本,建成后,路上少跑了上千輛車,更有效減輕了揚塵、噪音和尾氣等污染。”煤山鎮鎮長邵永杰說,今年的10公里二期走廊建成后將橫跨浙皖兩省,安徽境內所產的水泥熟料也可直接運至碼頭。再通過幾年時間的轉型升級,高新企業將占比70%至80%。
煤山不僅針對工業,近幾年在旅游發展上同樣鉚足了勁,利用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的優勢,“紅色走廊”串起了舊址群的各個文保點;挖掘煤礦和火車這兩大歷史元素,新源村建起了一條工業文化風情街……生態美美的,錢包鼓鼓的,綠色賦能,舊地換新顏,煤山成了徹徹底底的“美山”。
守護綠色
生態優勢加快發展速度
距高鐵湖州站僅5分鐘的湖州吳興區妙西鎮,是從上海過來的“第一片山”,在群山連綿,田野縱橫的龍山村,有一棟白色的民宿——妙溪精品民宿,在綠色掩映下格外醒目。
“我喜歡攝影,也愛旅游。一有假期,我就會叫上好友,背上相機,去采風。”一年前,辭掉金飯碗,回鄉創業的汪穎,在旅途中體驗了各式各樣的民宿后,開一家獨具特色的民宿夢就時常闖進她的腦海。看到家鄉近些年的變化,創業念頭越來越強烈。
“妙西依山傍水,本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近兩年政府發展鄉村旅游,人氣也越來越旺,自家還有老宅可以翻新。”汪穎覺得回鄉創業的時機到了。“西塞山旅游度假區的打造帶來了大量人流,原鄉小鎮、長頸鹿莊園等景點陸續開放,更是增添了足夠的人氣,節假日客房全部爆滿,要提前預訂。家鄉越來越美,創業的感覺也很棒。”她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一起守護家鄉的山水,共享生態紅利。
“15年前的妙山村完全是臟亂不堪的樣子,村里的小路上到處都是豬糞雞糞,一位上海來的客戶抱怨:我的車進村里后,輪胎上沾滿豬糞還帶回了上海,洗都洗不干凈,一路臭氣熏天。”妙山村黨支部書記劉長林感慨地說,這些年村里下功夫抓環境整治,相繼關閉污染嚴重的養豬、養雞小散戶,進行了村里道路建設,依靠妙山的自然生態優勢開始大量招商。眼下入駐高端酒店、長頸鹿莊園等一批環保優質企業給村里帶來了實實在在發展。讓村民看到了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而不遠處的“谷堆鄉創”也有一位與汪穎一樣的年輕農創客和他的團隊。這位從農村走出來的農二代、湖州市吳興區政協委員蔣曉鋒,一直從事裝修設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龍山村,打造了一個集創意、創新、設計、匠人、匠心的鄉村小型綜合體。在他看來,當前鄉村振興最缺的不是錢和物而是人,特別是能夠連接城市和鄉村發展的帶頭人。
考核綠色
用制度守護綠水青山
在湖州市農業界別政協委員、湖州玲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張樂看來,越來越多的工商資本正秉承著“鄉愁+情懷”,解決了“土地+財力”等要素,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的事業中。可在項目開始實際運營后,卻均發現了“項目實施難、管理跟不上、服務不到位、產品沒靈魂”等諸多共性問題,成了“鄉村振興”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
“要加大宣傳力度,打造鄉村青年典型,普及中國最美麗鄉村;聚焦社會資源打品牌;集中資源和力量建設‘青年鄉村鄰里中心’示范點,成為鄉村外來務工人員和年輕人交流基地。”張樂建議說。
早在2003年,安吉縣政協集體提案設立生態日,經安吉縣人大常委會議通過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日。湖州市政協專注“水主題”,深做“水文章”,力擔“水責任”讓湖州全域的水質持續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早已在湖州政協委員們心中生根發芽,潛移默化與日常生活。保護生態也已成為全市1500多名委員的自覺行動。
一項源自湖州的探索,如今也已走向全國。綠色GDP考核方式在現行統計GDP基礎上,扣除對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性影響,把資源、生態等環境約束性指標納入縣(區)綜合考核和干部選任的重要依據。
用制度守護綠水青山,湖州在全國率先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首創綠色制造、綠色工廠等10項國家標準……一套激勵與約束并重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形成。
好山好水好環境的湖州一步步從美麗環境、美麗經濟到美好生活,成為映射未來中國綠色文明鮮活樣板。
編輯:秦云
關鍵詞:湖州 綠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