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薪火相傳憶先賢———海滄歷史名人譜”系列報道之十一
林推遷:來自海滄的新加坡華僑領袖
在廈門,有一位新加坡華僑領袖,他就是林推遷。
林推遷,1864年出生于廈門市海滄區毛穴廣村。家境貧寒的他在青年時期南渡到馬來西亞,憑借勤奮努力而發家致富。1903年,他購買了多艘輪船,創立瑞豐輪船局,開始經營航運。與此同時,他在丁加奴開墾大農園,種植椰子和橡膠。1913年,他與陳楨詳、林文慶等人創立聯合火鋸廠。翌年,在丁加奴開設龍運鎢礦,雇傭礦工千余人,人稱“馬來西亞鎢礦大王”。1918年,林推遷與林和坂等人創辦和豐銀行,出任董事。
林推遷曾是新加坡紅門會義興幫的首領,常常幫助人們排憂解難,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據《漳州十屬旅星同鄉錄》記載:“然其天性蘊蓄之俠義心腸,亦與年增長,凡有災難,需其援助者,莫不披發纓冠往救。兩造紛爭,片言折獄,糾紛立解,無不佩服。而君又不自以為德,謙讓不遑,故人多稱之。”1906年,他參加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于1911年被推選為中華總商會福建幫議員,1921年當選為中華總商會副會長。1912年,被海峽殖民地政府委任為保良局局員;1918年,海峽殖民地政府頒贈他“太平局紳”銜;翌年,他又被委任為華人參事局參事。
林推遷一生熱心華僑教育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對于中國內地旱澇等自然災害、南洋教育及慈善事業,捐款不計其數。在新加坡星洲愛國學校,眾人提倡建筑新校舍,林推遷先出錢為基本金;馬來西亞中華維新小學創立初期,首先由林推遷及汪順發先賢倡議,羅如石、高捷才等66位參與發起。這項善舉獲得當地諸位熱心人士的贊助。
早期維新學校在派丁過山街租一座房屋作為校舍,學生人數約60人。翌年由于學生增加,遂在哥代瀕惹路租下一座較大的房屋。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該房屋已無法容納,埠中父老隨即四處奔走募集建校資金。當時,林推遷慷慨解囊,毅然捐資,據不完全統計,林推遷先后捐給維新小學的義款達2.5萬余元。
與其他愛國華僑一樣,林推遷也是一位英勇的民族革命者,與孫中山有著深厚的情誼。孫中山在新加坡從事革命活動期間,林推遷承擔保護其人身安全的責任。他大力支持中國同盟會會員所辦的《新國民日報》和《光華報》。宋教仁被殺后,新加坡革命黨人舉行追悼會,林推遷毫不避嫌地接任了副會長一職,可見他對中國民族革命的決心。
1895年10月10日,經新加坡行政會議批準,怡和軒俱樂部成為免注冊社團,會員均為新加坡僑領和華人商界領袖人物,首任總理是林推遷。1923年,陳嘉庚繼任總理。該俱樂部本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黨無派、關心民族、關心國家”的精神,積極支援祖國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參與區域性重大活動,同時開展禁毒、提倡衛生、贊助公益活動。1928年組織山東慘禍籌賑會,1937年組織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及新加坡華僑自由公債勸募委員會等。
1923年,林推遷在新加坡逝世,享年59歲。縱觀林推遷的一生,他所擁有多種多樣的身份:福建廣東云南軍府各特贈獎項,北京民國大學校、武昌中華大學校各舉為校董,中國銀行顧問,新加坡太平局紳、參事局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籌賑潮州風災副總理、同濟醫院總理、愛同學校總理、福建會館勸導員,華僑中學校總理、道南學校董事,等等。
在新加坡巴西班讓,當地政府將一條道路命名為ChweeChianRoad,即推遷路;在路的盡頭,有一塊風景優美的山地,命名為ChweeChianGarden,即推遷花園,以紀念他不平凡的一生。
(廈門市海滄區政協供稿)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推遷 林推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