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戰(zhàn)國與希臘② | 震驚!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竟源自這兩位先賢
夙愿實現了,他卻選擇了絕食
先說伊索克拉底。
公元前338年爆發(fā)喀羅尼亞戰(zhàn)爭。雅典不服馬其頓,起兵挑釁,被馬其頓打得大敗。馬其頓乘勝組織科林斯同盟,終于成為希臘世界的霸主,并開始積極籌劃進軍波斯。
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伊索克拉底已經98歲了,正在希波克拉底的醫(yī)神廟里祈禱。按理說,他奔走50年的事業(yè),終于能在死前看見了,應該是快慰平生。但意想不到的是,馬其頓勝利后的第9天,伊索克拉底突然停止進食,絕食身亡。因為他同時聽到內心仍然鐘愛的雅典為此死了大批士兵,正在舉行葬禮。一興一亡,一榮一枯,他的靈魂在撕裂,精神在相搏。
他的“大希臘”設想,蘊含著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馬其頓擁有強力,如何保證它對雅典只用“說服”而不用殺戮?反過來,善于雄辯的雅典,又豈能甘心被馬其頓“說服”?死于馬其頓陣前的雅典青年尸體,使他明白了日后仍會重復的悲劇。他既珍視自由,又渴望統(tǒng)一。團結統(tǒng)一帶來的暴力,會破壞自由。但自由產生的混亂,又會破壞團結統(tǒng)一。理想與現實,矛盾與痛苦,想不通就絕食而終。
他死前的矛盾在他死后愈演愈烈。
亞歷山大 | 圖源網絡
希臘城邦再無團結。希臘大軍遠征前夜,腓力剛死于暗殺,底比斯就聞聲而叛;亞歷山大剛死于巴比倫,雅典就又揭竿而起;最后,當馬其頓與羅馬入侵者決戰(zhàn)時,希臘城邦竟給了該王國背后致命一擊。即便馬其頓將希臘的半島文明拓展成世界文明,但希臘城邦寧可同毀于外人也不買這個賬。
另一方面,希臘化帝國走向專制。亞歷山大屠滅了底比斯,把婦女兒童都賣為奴隸;他剛征服波斯,就要求希臘聯(lián)軍親吻他腳下的塵埃,將自己升級為神(宙斯阿蒙之子)。因為驕傲的城邦不肯服從任何“人類”,他不變成神,就無法取得超越城邦進行統(tǒng)治的合法性。他死后,他的亞洲(塞琉古王朝)和非洲(托勒密王朝)的繼承者們,也學他將自己及子孫后代都變成了生前接受祭祀的“神王”。從理性的希臘精神中,居然誕生了比王權更專制的“活神”。
希臘城邦的叛離和馬其頓帝國的專制,無限發(fā)展,因果難分。
弗格森總結說,希臘城邦不可能融合。“希臘城邦是一個有著獨特內在構造的單細胞有機體,除非進行再分割,否則無法發(fā)展,它們可以無限制地復制同類。但這些細胞,無論新舊,都無法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家。”
因為,希臘城邦政治的根基,不是民主,而是自治。斯巴達的雙王制、小亞細亞的君主制和雅典的民主制一樣長久。城邦自身可以選擇任何政治制度,但絕不服從外來的權威。誰有權力決定政治制度呢?只有城邦內的世居者。希臘城邦有投票權的“公民”必須是世代誕生于本地的同族。外邦人無法獲得政治權力,更別說成為領袖。
“絕對自治”也意味著“絕對地方主義”,讓統(tǒng)一變得不可能。希臘城邦不只反對領土國家,連聯(lián)邦式國家都反對。馬其頓組建的科林斯聯(lián)盟被雅典痛斥為“奴役”。實際上該聯(lián)盟只不過是把投票權按照城邦實力分配,大城邦票多,小城邦票少,小城邦都堅決不同意;而若實行小城邦認可的“一城一票”聯(lián)盟(阿凱亞同盟和埃托利亞同盟),雅典和斯巴達這樣的大城邦又覺得虧了,也堅決不同意。
到整個希臘世界被羅馬征服之前,他們都沒有演化出一套大小城邦都滿意的“聯(lián)邦制”。城邦的利益定要凌駕于共同體利益之上。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雅典 城邦 希臘 伊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