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畫界畫界
丹青寄注關切 藝術助力抗疫
春天終會到來(油畫)120×80cm 2020年 / 范迪安
漓江春早(油畫)700×200cm 2019年 / 范迪安
2020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江城武漢,蔓延各地,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和民族面臨嚴峻考驗。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下,黨中央全面部署,舉國上下同心協力,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樣的緊要關頭,中國美術界自覺、迅速地行動了起來,以藝術的方式投身這場全方位的戰斗。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各地美術家協會以及各大美術學院、畫院都發起抗疫主題美術創作的藝術行動征集令,各級政協委員書畫家也群情激昂,紛紛用書畫之筆表達大愛之心、關切之情,共同掀起了抗疫主題美術創作的熱潮,其中既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速寫、書法等傳統藝術形式,也有宣傳海報、設計、攝影、剪紙、影像、裝置等多種類型,充分發揮了當代中國美術多學科、多畫種、多領域的創作特點。這些作品意發于心、情動于衷,在筆墨中寄注了作者的真情實感,通過報刊、網站、官微、微信公眾號等相關平臺及時推廣宣傳,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在疫情面前,中國美術家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讓藝術發揮正能量作用,以優秀的藝術作品鼓舞人、感染人、激勵人,這是藝術創作的初心和價值,更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共患難,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許多優秀作品都產生于特殊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現實情境。中國藝術家自古以來就有胸懷天下、與民族共存亡的情懷,在危難之際彰顯出堅定的家國意識。從“九八”抗洪到2003年抗擊非典,再到2008年抗震救災,涌現出許多主題性美術作品,有的成為當代美術的代表作。這次抗擊疫情,藝術家們再次拿起手中的畫筆,體現出作為藝術家的大愛之心,創作的構思發自感動,創作的視角貼近現場,是這次美術創作突出的共性;在塑造英雄和所有奮斗者的形象中著力體現精神性,表達敬佩和禮贊英雄的由衷情感,是這次美術創作鮮明的特色;在藝術形式上不拘一格,重在抒發真情實感,表現出筆墨語言的直接性,是這次美術創作動人的特征。這些作品發揮了藝術鼓舞斗志、助力抗疫的積極作用,體現出廣大美術家真誠奉獻的高尚境界。當此嚴峻的疫情和舉國同心奮戰之際,社會需要凝聚精神力量的藝術作品,需要通過具有溫情的藝術作品帶來內心的慰藉,抗疫主題美術創作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此。
鐵肩擔道義,筆底有乾坤。抗疫前線艱險嚴峻的戰斗、軍民團結奮戰的身影、白衣天使舍生忘死的事跡、聯防聯控的生動故事和科學知識,都在美術家的筆下展現為生動的畫面和典型的形象。可以說,畫家們以筆為槍,為第一線的勇士們加油,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認為,積極參與勝于漠然視之,用心投入重于藝術水平,盡管有大量新聞圖像和攝影作品對英模人物、抗疫場景、群防群控作了紀實報道,不少美術創作也基于這些圖像素材,但美術造型的手法和形式語言有創作者的視角和風格,其意義是不可代替的。從這一階段的創作中,我看到不少造型嚴謹、刻劃深入的英模肖像和群像作品,還有許多立意鮮明、場面宏闊的創意創作,還有一些適合于網上欣賞閱覽的新穎形式。不管創作水平高低、創作方式異同,創作者們都以一己之力為奪取防控疫情的勝利貢獻力量。網絡上也流傳著一些流于表面、故作姿態甚至照抄照搬照片的作品,主要問題是沒有真情實感的投入,創作表現過于草率情急之下的創作難免屬于“急就”之章,但在“急就”之際,一種與抗疫前線緊張激烈氣氛合動律拍的心情,一種如同置身現場般的情感投入,一種以關切之心帶動注視之眼的創作狀態,使得筆端流露出的墨彩含帶著殊樣的色澤,而且許多感受和創作的經歷也會積淀成為進一步深化創作的基礎,藝術創作雖不能救死扶傷,但在激發和傳遞正能量上能夠發揮積極的社會作用,這也是在為武漢加油、堅定中國必勝的信念。美術創作具有為歷史存照的獨特功能,我們要以嚴格的標準和高尚的藝術情操要求自己,不斷以真情真心創作出感召觀者、鼓舞斗志的好作品。
畫以言志,書以寄情。這段時間,我也創作了數幅抗疫主題的書法和繪畫作品,主要是表達和全國人民一道共戰疫情的必勝決心,向戰斗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和所有奮斗者致以深深的敬意。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戰斗如火如荼,可歌可泣,催人奮進。廣大美術家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抗疫主題,歌頌戰斗在抗疫前線的英雄風范,歌頌四面八方馳援武漢的大愛精神,歌頌堅守崗位、忘我勞動的敬業品格,歌頌相守互助、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匯成了再現全民抗疫精神的宏闊畫卷和激發精神力量的視覺圖譜,這是中國美術優秀傳統在新時代的再現,更是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的使命責任。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蒼山夕照(油畫)200×130cm 2019年 / 范迪安
層林盡染(油畫)400×140cm 2019年 / 范迪安
范迪安:曾任中國美術館館長,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 20 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評論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研究。發表美術研究與評論上百萬字,策劃百余項反映時代主題和中國美術發展成果的學術展覽,組織多種學術研討會和大量國際藝術交流活動,與國際著名藝術博物館和美術院校建立合作關系,促進各國優秀藝術成果交流,提升中國美術的國際影響力。油畫作品參加多種學術展覽。
責任編輯:楊文軍
編輯:畫界
關鍵詞:創作 美術 抗疫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