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今年經濟工作怎么做?委員這樣看!
發展經濟,抓手多,“雜音”也多。如何堅定信心、完成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一起來聽聽委員們怎么說。
全國政協委員肖鋼:超大規模市場不能關起門來發展
我國具有較大規模市場潛力是一個獨特的優勢。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看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4萬億美元,等于美國、德國、日本三國之和,制造業門類齊全,多項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我國儲蓄率高達47%,大大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金融市場規模龐大,股市、債市、私募股權規模全球第二。
“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萬億元,折合約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還體現在科技創新和投資領域,有更高的新技術涌現概率,為新科技產業化落地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具有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更加充分的試錯機會。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中國申請的專利件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發明專利的第一大申請國。”肖鋼這樣說。
內部區域差距,也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潛力和韌性,這種收斂效應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
“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這個市場是開放的,是全球都可以利用的,是世界市場的重要部分。”在肖鋼看來,超大規模市場的巨大優勢,要轉化為現實發展的優勢,還有不少障礙和困難。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作為落腳點,就一定能夠構建以國內供給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相互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全國政協委員李曉鵬:發揮金融對“六保”的作用
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認為要在四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國政協委員、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這樣表示。
一是加大金融政策對沖,做實體經濟“避風港”。金融政策要因時而變、靈活調整,加大對經濟運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據我們的感受,雖然近期流動性總體增長較快,但資金向基建、龍頭企業、發達地區集中,民生產業、小微和民營企業、欠發達地區資金鏈依然緊張。對此,要加大結構性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力度,提高政策傳導效率;加快落實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的具體操作方案;適時定向投放優惠資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政策銀行要大力保障基建、三農、進出口等重點項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要強化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的救助與保障作用。
二是加大金融服務創新,做企業風險“緩沖墊”。金融機構要通過多方式、多渠道幫扶企業渡過難關,提高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要用好普惠金融、抗疫再貸款、再貼現以及流動性寬松等政策,創新風險管理方式,綜合運用專項應急貸款、利率優惠、延期分期還款、融資再安排等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同時,通過開展綜合金融服務降低企業信貸依賴和利息壓力。例如,我們從供應鏈融資、債券發行、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多渠道服務比亞迪汽車公司,有效緩解了企業高杠桿經營風險。
三是加大民生保障能力,做人民群眾“貼心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培育市場的關鍵支撐點。金融業應當強化對民生需求的保障能力,補齊醫療、健康、養老等民生領域短板。針對百姓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養老金融、線上消費、創新創業等新需求,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便捷性和協同性。
四是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做數字經濟“催化劑”。加快金融科技發展,可以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打開數字化增長新空間。建議研究設立政策性國家數字銀行,按照“數據平臺+社會治理+金融業務”三結合的思路,有序推動政府與金融機構之間數據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利用“金融科技+金融工程”創新消費信貸模式、投融資模式和貿易結算模式,創造“新消費、新投資”,實現“新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王茜:打造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體
“新基建日益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前沿。以5G為例,為遏制我國在5G上的領先優勢,美國以安全為由持續對華為進行打壓,并不斷游說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等國家禁用華為5G技術。這充分說明,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代表的新基建,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對于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未來國際董事長王茜這樣表示。
在王茜看來,新基建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新基礎,其支撐的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慧產業等新業態,正是實現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為改善我國投資結構提供了新選擇,對我國經濟結構優化效應和投資帶動效應將會非常顯著;更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新動能,拉動了技術、人才和知識等高端要素的投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提供需求載體;為新業態及新就業形態奠定科技基礎。
“以5G為例。據測算,到2025年我國5G建設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5G+工業互聯網’將推動工業企業網絡化改造的投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更廣泛地看,5G帶動的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等新產業會達到十幾萬億元。”王茜這樣說。
“在推進新基建中,我建議應關注和處理三方面問題。”王茜這樣說。
一是新基建要強調應用導向。處理好“新與舊”“建與用”的關系,避免重復建設和盲目建設。就像高速公路的價值是很多汽車在上面跑一樣,應按照“新基建-新應用-新業態”數據創造價值的邏輯,以賦能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能制造、智慧服務等領域為目標,有效培育新業態、激發新動能。
二是新基建要助力解決“卡脖子”問題。我們要緊緊抓住本輪新基建的機遇,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為目標,加快構建相應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補齊芯片、存儲、軟件等傳統領域的關鍵短板,擴大5G等優勢領域的領先地位,緊跟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步伐,實現新數字基建的安全可靠和新經濟的安全發展。
三是新基建要打通多種融資通道。對于投資周期長、投資規模大的新基建,需要擴大有效投資。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今年擬安排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建議重點給予新基建特別是數字基建支持。同時,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新基建”企業信用貸、專項貸等產品。出臺優惠政策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其中,支持企業通過債券、股票、混改等多種措施開展直接融資。對于盈利屬性較好的新基建項目,應以政府引導為主,鼓勵市場化運營,激勵企業通過運營獲益,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實現投資的正向循環。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基建 經濟 金融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