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全民健身的“春天”來了?
寧夏自治區政協調研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讓更多人關心起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身邊的健身設施。4月1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協委員就“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情況”開展調研。
調研中,委員們了解到,寧夏現有33個全民健身中心、230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縣級以上城區基本建成10分鐘健身圈。
“我國約45%的人為超重或肥胖,35.9%的人不參與體育鍛煉,成人經常鍛煉率僅18.7%,我國全民健身與健康融合面臨著嚴峻挑戰。”調研中,從事醫學臨床、教學、科研30余年的全國政協委員戴秀英道出的一組數據讓人擔憂。
“應在向民眾灌輸積極健身意識的基礎上,加大對體育運動資源的投入,同時要完善法規政策。”戴秀英建議,建立由體育部門牽頭,衛健委及有關部門參加的全民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國家級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指揮調度全國全民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工作。同時,盡快出臺國家層面“關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推進全民健身和健康設施、人才、科技、產業融合,形成中國健康模式。
“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時,農村體育健身設施建設還相對薄弱。”全國政協委員李保平在農村調研發現,一些體育健身場所存在設施使用率低、體育健身設施重建設輕管理、室內健身場所不足、開放時間無法保證等問題。
北方冬季時間較長,李保平建議,在新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設施時,可多建室內健身場所,解決農民大半年無法利用體育設施鍛煉問題。“當前農村人員結構為老齡化、低齡化的特點,希望多建專門為老年人和少年兒童提供鍛煉的場所設施。”李保平還呼吁,通過社區運動會、體育大集、籃球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農民積極參與健身運動,從而養成運動習慣。
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寧夏絕大多數為第一代室外健身器材,二代智慧型健身器材推進較緩慢。一些新建小區和老舊小區規劃設計時,不能按照標準建設體育場地設施。特別是新建小區沒有按照人均室內面積0.1平方米和室外面積0.3平方米的體育用地進行規劃建設,無法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調研組建議,政府部門應完善體育場地設施專項相關配套規劃和政策,力爭把體育用地及建設與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銜接,實現多規合一;安排引導資金,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閑置廠房建設、改造為體育場館或者文化體育設施。具體實施過程中,對這些建設改造項目在土地性質變更、規劃審批、環保建設等手續辦理上出臺相關政策。“還應鼓勵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政府應當參照大型體育場館和中小型體育場館補助政策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委員們提出。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健身 全民 體育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