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武漢戰“疫”記:ICU主任“歷劫”后重回一線:我能挺過來
從感染、確診、治愈到重回工作崗位,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東西湖醫院(以下簡稱協和東西湖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袁海濤在過去的一個多月經歷了“生死劫”。
袁海濤在工作中。受訪人供圖
1月初,協和東西湖醫院便陸續收治了一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袁海濤作為專家組成員,每天都要查房、會診類似病人。14日,他和同事將一位氣管插管患者轉運到ICU病房,期間病人掙扎躁動,需要用力按住。袁海濤回憶,當時“防護服里的汗水、霧水,夾著防護服外的雨水,混在一起,流到了我的眼里、嘴里。”
第二天,袁海濤感覺肌肉酸痛,晚上開始發燒。16日早上,他在醫院做了CT并查了血。“檢查結果出來我知道八九不離十了,當天晚上就住了院。”
從醫生變為患者,袁海濤的工作并沒落下。每天依然通過電話、微信等了解科室的情況。“病人前一天的檢查結果如何、用了什么藥、什么治療手段我作為科室主任得心里有數。”
10多天后,袁海濤病情加重,出現呼吸困難,說話喘氣,高燒也持續未退。作為業內人士,袁海濤知道情況不妙。“我擔心再惡化下去可能要插管治療,當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此時協和東西湖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床位已經滿員,袁海濤所在的普通病房無法進行插管治療,于是便轉入了武漢市肺科醫院。
經過多位專家討論會診和治療,袁海濤最終幸免于插管。數天后他的呼吸逐漸好轉,高燒也慢慢退去。“退燒和呼吸好轉是兩個很重要的指標,這時候我有了把握,我要走‘回頭路’了。”此后,袁海濤的癥狀不斷減輕,2月7日達到出院標準。
袁海濤在工作中。受訪人供圖
重溫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袁海濤稱在積極治療之外個人求生信念也非常重要。“我是家里的頂梁柱,絕對不能輕言放棄,一定要扛過去”,另外,“整個醫院的領導和同事都非常關心支持我,讓我感到溫暖”。
出院后袁海濤繼續隔離觀察14天。在他生病及隔離期間,武漢市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前期大家對這個病了解得少,治療方案和手段有限,但現在救治工作更加規范了,管理也有條理了。以前一床難求,現在基本上能做到床等人。”袁海濤說。
在結束隔離觀察后,袁海濤又投入到工作中。“領導讓我先把身體養好,我覺得還是等疫情結束了再好好休息吧。”和早期醫護超負荷運轉相比,袁海濤覺得現在的工作節奏好了一些。“醫護休息是有保障的,但和平時相比,大家穿著隔離服長時間工作,強度和壓力依然很大。”
自己的這番經歷也讓袁海濤再次面對病人時有了不一樣的心境。“一方面對這個疾病的認識更有底,這對我治療患者有幫助,另一方面我也更能理解患者的處境。”
巧合的是,袁海濤重返工作崗位后面對的第一個病人就是1月14日他轉運的那位患者。“他的情況有了好轉,前兩天脫機了,插管也拔了,也能自己進食了。”袁海濤說。
“我都能挺過來,你一定也可以。”袁海濤現在常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患者。他說,“我們一定能戰勝這次疫情,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記者 冉文娟)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海濤 ,袁 患者 治療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