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地方政協全會>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湖南省政協委員熱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奏好發展協作曲 實現合作共贏夢
人民政協網長沙1月16日電 “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跨省對話合作常態化機制”“建設粵港澳重要的科技產業配套基地、制造業轉移承接基地”……今年湖南省兩會期間,省長許達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1月14日,許達哲來到第二聯組,與中共、無黨派、工商聯、特邀界別的委員面對面進行交流,他在會上進一步指出,“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要進一步發揮湖南的區位優勢以及‘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優勢,不斷加強對湖南故事和湖南品牌的宣傳,實現合作共贏”。
近年來,湖南提出“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打造內陸創新開放高地”,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是題中之義,也是湖南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面臨的重要時代機遇。1月15日,湖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即將進入尾聲,委員們的興致也已漸入佳境——大家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如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了關注的熱點。
“作為一名祖籍湖南的澳門委員,我愿意融入到實現湖南全面對接大灣區,促進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偉業中去。”省政協委員葉驚濤飽含深情地說。他表示,湖南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十分突出,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為基礎,以體育產業為載體,全面對接大灣區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文化體育旅游,打造大灣區文體旅游目的地。
在張佐姣委員看來,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和融入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視,做好戰略研究,建立起提供決策服務的民間智庫,讓更多的人都參與進來。其次是分類對接,做好戰略布局,更多地加大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招商引資,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推動轉型升級。同時還要創新方式,可以加大金融方面的創新力度,借助香港金融的優勢,吸引一部分金融業到長沙集聚發展,以及選擇幾個高新區或開發區試點,與粵港澳進行產業對接,合作建設產業園區。
“目前湖南的開放格局越來越大,發展質量越來越高,期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湖南與港澳的科教融合發展,積極搭建各類平臺,加快建設港澳科創園,實現湖南與港澳優勢互補,推動科教合作創新成果的落實落地,承接港澳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省政協委員蔡榮星提出,湖南可以充分發揮產業項目承載優勢,立足港澳所長、湖南所需,聚焦工程機械、移動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中醫藥等產業鏈強鏈補鏈,把港澳科創園打造成為國家級的創新創業基地和高新技術園區。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擁有十分豐富的農產品。郝建東常委認為,農產品可以作為一個切口,湖南要搶抓發展機遇,推動全省各地的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加大與大灣區對接的力度。對此,羅可大委員建議,摸清底子,做好規劃,加大對優質農副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業企業走出去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大公共品牌宣傳和特色農產品資源推介,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推動農產品“湘品出湘”。
周奇志委員說,化妝品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產業,湖南在推動省內化妝品企業,借助大灣區產業優勢加快發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化妝品產業轉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她建議,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進,通過建立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建設高品質的產業集聚園區,打造高效率的產業對接平臺,形成高水平的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湖南省生物化妝品產業快速發展,促進早日建成“美麗湘軍”。
鄧志革委員表示對接大灣區建設,人才培養很重要。他建議,對接服務大灣區產業發展,加快中高端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緊跟大灣區教育發展步伐,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服務大灣區中小企業發展,提高科技攻關與技術服務能力,全面服務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貢獻職教力量。劉佐華委員則提出,要進一步營造好招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重視實體經濟發展,打造好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發展高質量經濟。同時,完善交通網絡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對接能力與水平。
奏好“四部曲”——周敏委員用一串形象的說法總結道:奏好主動“承接曲”,打造湖南“雙創”的聚集地;奏好承接“產業曲”,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地;奏好產業“轉移”曲,打造外來投資的福地;奏好經濟“發展”曲,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示范地。(劉洋 楊熒)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