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海南文學:多元開放新格局
作者:劉復生
對海南文學來說,移民作家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隨著海南大規模開發帶來的社會巨變,在移民作家的激勵甚至擠壓之下,海南本土寫作近年來也獲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文化素分南北。但傳統意義上的南方主要以江浙為中心,至嶺南已屬“化外之地”,更不要說“南方之南”被海水四面包圍的海南了。的確,海南文化與南方文化甚至兩廣地區差別很大。漢代以來大規模文化交流與經濟開發,加上開闊的海洋地理環境,逐漸形成海南文化包容性強的特征。如果從文化生態學角度來考察,海南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特點,而亞熱帶氣候又給這種海洋文化增加了別樣的色彩。
從歷史上看,海南向來是座移民島,對海南文學來說,移民作家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是激發本土創作的能量來源。
當代史上幾次重要的移民潮,深刻地影響了海南文學創作的格局。比如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農墾移民,以及1988年建省帶動的“十萬人才下海南”大潮,都使大量來自文學中心區域的寫作者進入海南,成為海南文學創作的新力量。尤其是那些移居前已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如韓少功、蔣子丹,以及詩人多多、王小妮、徐敬亞等,他們的到來極大提升和帶動了海南的整體創作水平,也培育了作家隊伍,他們的創作成為外界識別海南文學的突出標志。韓少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移居海南之后,一直保持著高產高質的創作狀態,《暗示》《馬橋詞典》《日夜書》《修改過程》等長篇小說及《山南水北》等散文隨筆集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而蔣子丹在經過上世紀90年代女性主義的先鋒創作時期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2000年以后又創作出生態文學《一只螞蟻領著我走》《動物檔案》以及帶有網絡寫作特征的實驗性長篇小說《囚界無邊》,顯示出較高的藝術創作能力。
移民作家中,不同文化背景攜帶了不同地域文化因素和個人生命經驗的影子,從而使海南文學顯得異彩紛呈。
比如陜西作家張浩文、杜光輝以樸拙的筆觸,展現了厚重的生活質感和歷史感,尤其是張浩文的《絕秦書》,書寫上世紀20年代的西北大饑荒,筆力沉渾,悲風滿紙,顯示了強大的人道主義力量和現實主義魅力。而杜光輝《大車幫》對關中生活的書寫,更多表現為對傳統人格理想和道德力量的贊頌。有著知青經歷的曉劍創作出眾多知青題材小說和報告文學作品;成長于江西革命老區的張品成多年來堅持創作少年紅軍的成長小說,在革命歷史小說和兒童文學創作領域獨樹一幟,具有全國性的影響。長期定居海南的陜西移民作家孫皓輝,在海南創作出大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成為擁躉無數的現象級作品。另外,成長于江南水鄉的女作家楊沐,善于描寫當代女性頑強尋求自我的曲折內心歷程,創作出充滿人格張力和強烈戲劇性的長篇小說《雙人舞》,展現出令人贊嘆的敘事能力。來自湖北的嚴敬多年來一直堅持唯美主義的先鋒創作,在文學的形式感上達到了不俗的境界。
隨著海南大規模開發帶來的社會巨變,在移民作家的激勵甚至擠壓之下,海南本土寫作近年來也獲得了長足進步,涌現出一批值得重視的優秀作品。對于“土著”作家而言,這也是一個重新發現自我的過程。在商品文化沖擊下迅速改變的海南生活,給本土作家帶來了懷舊情懷和沉重的焦慮感,如何在寫作中重建海南的文化形象,確立海南生活作為生存根基的價值,就成為一個潛在的寫作命題。我們可以在孔見、艾子、李孟倫等人的詩中隱約發現“家在海南”的精神意義,也可以在林森的小鎮書寫中窺見海南本土的心靈秘密。
作為曾經的經濟改革前沿地帶,在經歷落潮的挫折后,海南2009年又迎來建設國際旅游島所帶來的地產熱沖擊,具有本土生活經驗的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社會轉型的強度與突兀,這給心靈敏感的人們帶來了焦慮和生存的惶惑,并導致了美學上的激烈反應,構成了海南本土寫作的一個精神背景。
崽崽是本土小說家的代表人物,擅長書寫海南市井生活,其代表作《谷街后》《我們的三六巷》以本土視點審視海南世俗生活,活畫出海南市民的文化性格。《我們的三六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建省之際海南市民生活的風俗畫。通過對新舊幾代市民和新移民的生動刻畫,小說呈現了海南社會在外來沖擊下的精神惶惑與歷史蛻變。林森是海南本土寫作的代表性作家,長篇小說《關關雎鳩》和中篇小說近作《海里岸上》別具韻味地展示了炎熱潮濕的海南小鎮的生活氛圍以及獨特的海洋文化風味。在深層意義上,它們表達出海南本地人對現代生活與時代沖擊的創傷性體驗以及蘊藏在海南生活內部的頑強生命力。
符浩勇是小小說領域的重要作家,韓芍夷在海南母系家族書寫上實力不俗,李煥才是鄉土小說的好手。他們共同構成了海南本土小說家的基本陣容。
在散文隨筆領域,孔見《赤貧的精神》《卑微者的生存智慧》等散文集是對紛繁現實問題的哲學沉思和精神超脫,富于哲學反省的意味。蔡葩的《有多少優雅可以重現》《風從南洋來》等歷史隨筆,以史實為框架,試圖鉤沉和重構海南文化的精神血脈,這種淹沒在歷史深處又被重新打撈出來的海南精神,閃現在那些近代人物的心性之中。
海南詩歌近年來異軍突起,主要由海南年輕詩人組成的“海拔”詩群在國內重要詩歌刊物上頻頻亮相,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一批年輕的“海拔”詩人創作頗為活躍,除早已成名、幾年前加盟“海拔”的江非,主要是本土成長起來的年輕詩人,如紀少飛、艾子、符力、王凡、鄒旭、衣米一、陳亞冰、王廣俊等,他們和2000年后落戶海南的著名詩人多多、王小妮、徐敬亞等人一起,共同塑造出海南詩壇的整體形象。
海南偏居南方之南,固然有其遠離主流文化資源的地緣劣勢,卻也因此少了各種羈絆。海南歷史負擔小,束縛也少,可以先行先試。海南的戰略地位越來越被重視,相信它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海南文學創作的未來是讓人期待的。(劉復生)
(作者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海南 文化 作家 文學 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