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沈金強:幫民營企業樹信心消疑問解難題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高度重視民營經濟,推行一系列讓利減負措施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為保持經濟運行總體穩定涵養了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并明確了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等一系列措施,為地方經濟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強了動力。日前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也圍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等七個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
以重慶為例,民建重慶市委會調研1220多家會員企業發現,79%“認為營商環境在改善”,“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六項選擇中,認為“銀行貸款難、成本高”和“市場競爭太激烈”兩項居多。對于明年經濟工作,我們認為關鍵要嚴格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針對形勢、困難和問題精準施策,把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點,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形成政府作用和市場主體雙向發力、同步驅動的格局,推進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要樹信心。在困難時期,信心比黃金還珍貴。企業若看不到預期,自然會收縮戰線、壓減投資。我們現在還離不開投資,即便有消費拉動,也得靠投資來生產出好的消費產品,來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能力。企業信心很大程度來源于政府支持,但調研中,有企業家直言:“現在的政商關系確實清白了,但我們卻感受不到‘親’了。”建議優化營商環境首先從政府官員主動走近企業、親近企業入手,多給企業家宣傳解釋政策,多參加他們組織的活動,與他們多握手、交朋友,讓其感受到政府在支持他們,增強發展信心。
其次,要消疑問。當前企業家對一些問題深感困惑。有些企業家反映,“優惠政策說起來那么多,我們為什么感受不到?”“以前用同樣的辦法就能挺過難關,現在為什么行不通了?”此類問題不光企業在反映,一些政府部門人員其實也在反思。比如,今年推出的兩萬億減稅降費計劃,一些企業卻沒有獲得感,這是因為原來納稅客觀上存在不規范行為,盡管計稅比例高,但基數低。現在規范后,計稅比例降低了,但基數增高了,一些企業納稅不降反升。現在處于經濟轉型期,產生新問題并不意外,關鍵在于我們政府部門要善于去發現、主動去收集問題,從而找到破解的思路與舉措。建議完善走訪服務企業長效機制,與企業一道分析研究轉型期的各類問題及原因,盡快消除疑慮,幫助企業對政策和環境有全面正確的認知,增強投資安全感。
第三,要解難題。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題依然是“市場冰山、轉型火山、融資高山”。如何翻越這三座大山?我們認為已到了“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鍵時候。一些民營企業家反映:“銀行有責任追究終身制,對中小企業不放貸總有若干理由”“我們要的不是特殊保護,而是公平對待”“一家企業出現問題,配套鏈上的企業全部受株連”。針對這些難題,建議在強化企業正面宣傳引導的基礎上,分類施策、對癥施治。比如,賦予民企更多的“法治紅利”,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包括民企在內的市場主體平等保護產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再比如,鼓勵、支持、引導更多資金向新興產業領域轉換,形成投資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導向,破解民企發展結構單一難題,增強抗風險能力。
第四,要求實效。優化營商環境并非限于杜絕吃拿卡要,而是要真真切切為企業辦實事好事。一些基層單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屢禁不止,“紅包不收了,飯也不去吃了,事情也辦不成了”,導致政策懸空。建議進一步完善督查、考核、監督、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同時,建立激勵機制,促使政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企業,幫助梳理、對標對表惠企政策條件,全程指導優惠政策落實落地,讓他們有獲得感、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作者系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重慶市委會主委沈金強)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民營企業 信心 難題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