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熱愛土地 保護土地——記廣東茂名市政協委員王洪瓊
人民政協網12月29日電(記者 林儀 揭春雁)地處粵西的茂名市享有“全國水果第一市”、“中國羅非魚之都”等美譽,糧食、肉類、水果年產量位居廣東省第一,是妥妥的農業大市。但在茂名市政協委員王洪瓊看來,茂名距離“農業強市”仍有差距,最直觀的參照物便是生態農膜使用率的高低。
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王洪瓊曬出了健康的小麥色。比爽朗笑聲更打動人的,是他為民事、農事奔走的真心。
受村支書父親的耳濡目染,王洪瓊對土地有著天然的親近感。2013年,王洪瓊放棄了國企的鐵飯碗,走上了創業之路。點燃他創業熱情的是一次下鄉的經歷。
在農用膜銷售點,王洪瓊看到一個老農進門挨個詢問了價格后,搖搖頭走了。嘴里嘟囔著:“咱茂名為什么不能生產出便宜點的地膜呢?”
茂名每年需要數以萬噸計的農用地膜、棚膜。而市場上所有的農用膜都是把本地的乙烯原料運到外省加工成膜后,再運回來銷售。“我們自己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減少運輸環節,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農民用得起、信得過的農用地膜呢?”
100次想法不如一次行動。王洪瓊創立了廣東匯發塑業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生產農用地膜,一舉填補了華南地區農業地膜生產市場的空白。
公司大門上,一條“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生態農膜”的標語赫然入目。這是王洪瓊給自己立下的目標。
傳統的塑料薄膜在使用半年,即完成了“使命”。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清理。殘留的地膜分布在耕種層,會嚴重影響土地的肥力,造成“白色污染”。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王洪瓊與當地高校合作成立了“茂名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攻“高強度、耐老化、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努力破解“白色污染”難題,做中國綠色環保薄膜的“踐行者”。
創新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風順。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還需要實驗場地……王洪瓊四處奔波、各方爭取,如愿爭取到政府財政高新技術研發的補貼支持。
2016年10月,一款新型的可降解生態農膜正式投產。
為了讓農民接受價格比傳統薄膜高兩倍的生態農膜,王洪瓊帶著生態農膜下鄉推廣,走到田間地頭向農民宣傳環保理念。
你的技術成熟了嗎?如果鋪下去一個月就爛了怎么辦?
面對質疑,王洪瓊決意用產品為自己“正名”。“生態農膜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我就用兩年、三年或更多的時間來證明給大家看。”王洪瓊第一年免費贈送生態農膜給農戶用,第二年以市場價格的一半售賣,“只要產品好,就有口碑。保護土地是造福子孫的事情,值得。”
雖然目前新型可降解薄膜在茂名市的使用率不到10%,但王洪瓊并沒有氣餒。“推廣應用降解薄膜是解決殘留薄膜污染問題的必由之路。這是我身為黨員的責任,也體現了政協委員的擔當。”
2017年,王洪瓊由高新區直接推薦成為茂名市政協委員。
為了盡快成為參政議政的行家里手,王洪瓊一場不落地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項學習活動,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政協知識,掌握履職本領。
公司周邊就是農村,這里成了王洪瓊聽取民生民意的最好場所。他主動要求把政協農業工作組的辦公地點設在自己的公司里,打造政協工作延伸至基層、服務于民生的小平臺。更多的時候,王洪瓊帶著技術和資金到村里去,為村里的貧困戶購買農用產品、提供養殖技術指導,通過“授之以漁”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王洪瓊還撰寫提案,呼吁加大力度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強茂名文化研究服務經濟和旅游業發展,利用高新區資源技術優勢建立可降解農用薄膜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他提交的《關于加大力度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建議》被列為市重點提案,由時任市委書記督辦。
翻開2019年王洪瓊的履職登記表,密密麻麻的走訪、調研、協商活動填得滿滿當當。王洪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擔當——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王洪 洪瓊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