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困局不妨用公共收入來破
新華社記者近期多地走訪發現,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民心工程”直面民生痛點,取得了積極成效,受益群眾幸福感大幅提升。記者同時了解到,老舊小區改造資金需求總規模較大,目前各地正在多渠道籌措資金,但仍然存在資金總體不足,財政資金“投不起”、居民和社會資金不愿投、后期管護資金缺失等問題。(12月9日《經濟參考報》)
由于歷史原因,不少老舊小區配套設施老化、公共服務欠缺,不僅造成小區居民生活不便(如高層建筑沒有電梯),還影響小區公共環境(如臟亂差等),更可能威脅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如消防、安保設施不完善)。在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的背景下,不能讓老舊小區變成“貧民窟”。為此,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老舊小區改造。
在北京,2017至2019年已累計確認243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截至目前已經完成25個項目,其中2019年開工86個項目。在廣州,《廣州市老舊小區改造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顯示,2020年前完成779個老舊小區改造。其他城市也在加快老舊小區改造。
各地老舊小區改造后,老樓房加裝電梯讓居民不再“懸空”;完善消防設施、安裝監控系統讓居民更有安全感;美化環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而且,老舊小區改造在改善民生的同時,促進投資、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也做出了很大貢獻。不過,老舊小區改造仍面臨資金困局。
造成資金困局,首先是因為資金需求巨大。據專家初步估算,我國城鎮需綜合改造的老舊小區投資總額可高達4萬億元,這對資金籌集能力是巨大考驗。其次是因為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投融資體系。政府財力有限投入就有限,小區居民出資意愿很低,企業因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很難參與。顯然,只有破解資金困局才能順利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破解資金困局,亟須建立完善的投融資體系,其中財政投入仍是主要資金來源。老舊小區問題多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老舊小區居民多為老人,他們為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老舊小區又關系到養老問題。只有財政多投入,才有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顯然,最好是明確財政投入、居民出資及社會投資的責任或者比例。
鑒于老舊小區的老人群體收入來源比較單一,養老金待遇很有限,不可能拿出生活、看病的錢改造小區,所以不要指望居民出很多錢。在這種情況下,在財政投入的基礎上,不妨拿小區公共收入來破解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困局。每個居民小區都有不少公共資源,每一種公共資源都可以作為小區改造投融資的“本錢”。
比如,改造后的電梯廣告收入,增設停車泊位后的停車收入,小區公共用房的出租收入等,都可以作為吸引企業投資的“蛋糕”。關鍵是要設計好相關政策,給投資企業一個穩定的收益預期。應當看到,老舊小區具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說大多處于城區或者城市黃金地段,無論是出租公共用房還是出租停車位,都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雖然老舊小區居民出資意愿低,但如果利用小區公共資源撬動投資,相信絕大部分居民是同意的,因為小區改造有益無害,而公共資源若不充分利用也是浪費。當然,企業投資老舊小區改造也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更不能懷有“暴利幻想”。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小區 老舊 改造 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