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毛志輝:對現代科學的哲學反思

2019年12月10日 10:44 | 作者:毛志輝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作者:毛志輝

作為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強大力量,科學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理性的活動和事業,它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甚至賦予人們一種“科學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科學萬能”的印象。“我只相信科學”,成了幾乎所有人的座右銘。人們對科學的尊崇,也變成了一種科學主義。但是,科學是否真的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永遠是理性的?科學是否真的通向“無所不能”?科學知識對我們經驗的解釋是否永遠正確和適用?一些智者顯然沒有這么樂觀,德國學者本雅明在20世紀初就預言:“科學是一柄雙刃劍,人類遲早會明白。”無獨有偶,近百年前,英國哲人懷特海也從哲學的角度對現代科學的理性和非理性進行了反思,時至今日仍能為我們客觀認識科學提供有益的啟示。

懷特海被譽為“當代英美第一大哲”,他的思想貫穿了科學、哲學與信仰,不僅博大圓融,而且迭創新境。《科學與現代世界》是懷特海的代表作之一,學界推崇其為“自笛卡爾方法論以來,探討科學與哲學關系的最重要著作”。在書中,懷特海考察了現代科學產生、發展的近三個世紀的歷程,以其哲理性的思考和論證,表明現代科學遠不如人們所想的那么理性,且面臨著危機。

近代以來,伽利略、牛頓、笛卡爾、惠更斯等人在科學上開創了史無前例的成就,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思想在哲學上形成了機械唯物論的本體論,認為自然中有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質料存在,“這種質料本身并無知覺、價值或目的。它只是做它所做的事,它根據外界關系加給它的固定規則來行動,而那些關系并不是從它本身的性質產生出來的”。這種機械論的世界觀一直影響著科學家們的工作。科學界由于獲得極大成就,對機械唯物論的偏執和盲信導致了價值論上事實與價值的分離。懷特海沒有否認現代科學的理性,但同時指出,其“沉醉于自身的特殊抽象概念”,并且自以為是和拒絕批評,沒法保持一種開放的反思的態度,從而表現出典型的非理性主義。

懷特海深刻預見了科學的非理性和過度專業化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他認為,通過訓練和培育專家,固然可以讓個人在專精的范圍內不斷增進知識,“專人專職的做法在古老的社會中是一種天賜之福,但在未來的世界中卻將貽禍大眾”。正如他所言,在過去百余年中,專業化讓科學在各個細分領域開疆拓土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經濟、教育、藝術等方面的負面影響。懷特海進而指出,現代科學存在著普遍危機。

比如,在亞當·斯密之后,對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究竟害多或利多,是一個值得爭論的問題。它破除了許多經濟學上的謬論,教導人們怎樣理解當時正在進行的經濟革命;但它又讓人頑固地接受一套抽象概念,把工業中的人性成分一筆勾銷,對時代思潮的影響為害甚深。懷特海認為,假使只為求得抽象概念的正確性,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便是成功的。但無論如何成功,總有一定的限度,不考慮這些限度,就會產生嚴重的疏忽。

又如,以數學為例,懷特海認為數學是人類精神最富原創性的產物,其原創性在于“其中所展現的事物關系除非經由人類理性的作用,否則即含混不清”。數學“抽象作用的顯著功效標志著科學及人類思想史的進步”,但也有其局限性。數學家在17世紀盛極一時,18世紀的思想帶有數學性,到19世紀時數學的普遍影響開始減弱。科學的方法和結論,顯然不足以理解人類所有經驗和現實世界。懷特海認為,沒有抽象概念就沒法思想,但“要經常以批判態度檢查你的抽象方式”,文明如果不能超脫流行的抽象概念,便會在極其有限的進步之后陷于癱瘓。

正是因為現代科學對其他認識方式的合理性采取漠視、抵制或批評的態度,最終造成事實與價值、科學與人文、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割裂。懷特海認為這種世界觀已經不適于發展了的科學狀況,在他看來,科學對世界以純粹事實為基礎的機械論描述完全停留于思維的抽象,而理智對抽象思維的偏執運用則是它本身最大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懷特海還對科學與信仰的關系做了闡述。懷特海的獨到之處在于,他沒有將科學與信仰這兩大人類文明的主流簡單地加以結合,而是撇開一切科學或信仰的特殊教條的比較,將其理解為人性的公正精神和高尚道德,為我們展示了看待同一件事情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科學從事于觀察某些物理現象的一般條件,而信仰則完全沉浸于道德價值與美學價值的玄思中;唯此,讓我們一方面擁有引力定律,另一方面擁有對靈性美的玄思。科學和信仰具備互補的屬性,終將被整合在一個更寬廣、更美好的前景之中。如今,科學發展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當代人類文明的主流,同時,其所引發的一系列全球問題也日益使人類感到困惑。在此情境下,重估信仰與科學的價值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頗有意義。

《科學與現代世界》通篇閃耀著哲人的智慧與光輝。對于研究哲學和科學哲學的人,它梳理了近代科學思潮的來龍去脈,融通了科學、哲學、信仰并探討其交互作用;對于研究科學和科學史的人,它展示了科學革命的形而上學基礎,并為科學的理性發展提供了價值遵循;對于普通知識分子,或許恰如譯者傅佩榮所說,“這本書是現代心靈的寶藏之一,值得細讀深思”。(毛志輝)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科學 懷特海 現代科學 哲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