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把脈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走創新路,開合作門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創新領域的“優秀生”需要及時總結得失,更要借助“外腦”做好發展的路徑規劃。圍繞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對人民政協報記者談了他們的思考。
“以網商銀行為例,它們的發展速度是較快的,發票貸、票據貼現、縣域金融服務、貨車ETC都是很受市場關注的新業務。當然,對于金融科技領域的排頭兵,我也很有期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這樣說。
在肖鋼看來,首先,網商銀行當前服務客戶的戶均額度為3.3萬元,不良率1.5%,遠遠小于行業500萬元以下不良率5.9%。可以說,現有風控模式與客戶結構是匹配的。但是,這些貸款客戶大都不屬于登記注冊的小微企業,而要支持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許多困難,比如,如果對企業發放2000萬元以上的貸款,其風險與500萬元以下貸款就有很大不同,現有風控模式不適應。因此,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如何服務融資需求稍高一些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對解決就業具有重要作用,要研究針對它們的金融解決方案。目前大型商業銀行都在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國家對1000萬元以下的銀行貸款給予稅收優惠,人民銀行也會釋放準備金。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調整,都有利于調動基層行支持小微企業的積極性,同時也要看到,大銀行存在與城商行、農商行搶小微客戶的問題,也就是說,雖然小微貸款總額增加較多,但首次獲得貸款的企業占比提高不多,一定程度上岀現了“壘小戶”的情況。大量小微企業融資仍然困難。
為此他建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大數據風控模式,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研究總結發票貸款實踐,利用工業園區管理平臺信息,拓展票據承兌貼現業務,探索支持2000萬元以上貸款的小微企業。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成立行業自律組織,抓緊規范業務行為,加強數據分析,及時交流經驗,反映行業困難,開展重點問題研討,搭建行業與監管部門的溝通橋梁。
“我認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存兩大困難,一是數據積累不足,二是自身盤活流動性存在難點。一個感覺是,短期看,信用數據完全靠自身積累,或許還可以,但長期看,就會遇到瓶頸。”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這樣說。他建議,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可以和稅務部門、保險領域、信托領域、物流領域甚至包括基金業數據進行深入交互,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同時也要多多與金融機構進行聯系,多入圈子,建立一定信用度之后,溝通將更容易些。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看來,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路徑,需要有網商銀行這樣“一騎絕塵”的金融機構。但如果只基于現有數據,未來發展會存短板。網商銀行探索推進的發票貸業務,以發票作為貸款憑證,這項業務關聯上了稅務信息,因此將提升增信范圍和厚度。
張連起表示,銀稅互動產品的準入條件并未規定小微商戶必須是阿里體系內的注冊客戶,這意味著任何小微企業都能憑借發票從網商銀行獲得貸款。網商銀行作為純粹的互聯網銀行,憑借股東在電商平臺、支付寶商戶的先發優勢,拓展了一批優質小微信貸客群。銀稅互動促使網商銀行快速提升小微企業客戶規模,通過打通稅務數據,為更多非阿里體系內的小微企業客群提供金融服務。
他同時認為,網商銀行能在線智能識別商家身份及其交易對手,抓取商家所在省區的數據。科技優勢是網商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區別傳統商業銀行的比較優勢,由此促使該行與更多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加速構建開放式的線上普惠金融服務平臺。而納稅信用與金融服務的結合,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也讓小微企業從中得到實惠,進一步增強其依法誠信納稅的動力,使得銀稅互動形成了正向激勵作用。
“同時,我也希望,類似網商銀行這樣的互聯網銀行,也可以進一步梳理好自身稅務結構,從委員的角度說,我們也愿意為給社會發展提供助力的企業,依照其對企業的貢獻也解決就業的情況,來優化其稅收結構。”張連起表示,發票貸等除了拓展阿里體系外小微客戶的作用外,還意味著“信息通、資金通、場景通”的“三通”。“對于網商銀行而言,我希望再加入一通,那就是人心通。”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劉尚希曾在多個場合以網商銀行舉例。在他看來,今天大家能夠看到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傳統金融機構依托數字變成了平臺機構。平臺式機構會帶來就業的變化。過去,工業化的組織模式是集中化、規模化、標準化,而信息社會恰好是相反的。組織模式變化需要有人試水,可以說,網商銀行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在金融領域形成了平臺式的金融機構,這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金融,也不是銀行+技術,而是一種發展趨勢。
“金融機構依托數字變為平臺機構,還有一些領域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比如未來海量的數據存儲在哪里,需要戰略性的考慮——云上可以存儲熱數據,冷數據可能要在‘數據湖’里沉淀下來。”劉尚希表示。劉尚希提出,在討論民營金融機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時,會遇到菜單成本,因為政府部門的技術更新往往慢于市場,但如果依舊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民營金融機構,我想作為政協委員,我們要呼吁和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解放思想。
“20年前,我開始研究小微企業貸款問題,當時認為小微企業貸款利息高一些是合理的,因為小微企業風險高,加上貨款辦理程序是一樣的,如果利率定低了,銀行就沒有積極性,資金還是會被大機構拿走的。這些年,我們聽到看到,一些地方給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有的年化超過30%,而網商銀行能夠控制把年化利息控制在12%以下,這體現了金融科技平臺的企業社會責任,對支持創業促就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這樣說。
據莫榮介紹,近5年來我國增加了6000多萬個企業和市場主體,企業和市場主體多,容納就業的人數也就多,同時也對資金流動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現在需要大量類似網商銀行這樣的機構來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我認為,民營銀行可與人社系統的相關創業擔保貸款項目合作,人社系統小貸是貼息的,個人為15萬元,企業為300萬元,這可以作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民營銀行的貸款可以作為企業短期流動資金。”莫榮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網商銀行嘗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這一世界性難題,同時還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也要思考,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基于二維碼收款形成的碼商,網商銀行所服務的客戶可能都是非典型就業、不參加社保的群體。“第一步,金融科技盡己所能去破解融資難題,那么下一步,是否可以思考,利用大數據和支付系統,解決這些客戶的社保問題?事實上,這些人非常需要保險保障,但覆蓋不上,而覆蓋情況較好的事業單位、員工,其實并不真正需要失業保險。”鄭秉文提出他的建議。
編輯:秦云
關鍵詞:企業 銀行 商銀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