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33家上市銀行近日陸續發布業績半年報
銀行的錢流向哪兒了
近日,33家A股上市銀行陸續披露2019年中期業績,其中不少銀行拿出了靚麗的成績單:一方面盈利能力保持穩健,超20家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另一方面資產質量平穩趨好,逾期率整體均較年初下降。同時,各家銀行在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發展、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等方面不乏亮點。專家分析,上半年總體平穩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信貸投放和總體穩定的息差水平為業績奠定良好基礎。
4家銀行凈利超千億
上半年,銀行業整體保持了穩健的盈利能力。33家A股上市銀行中,超20家利潤增速在10%以上,超10家利潤增速創下近5年來最高水平。浦發、光大等銀行營收和凈利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凈利潤值來看,工商銀行上半年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9.31億元,位居榜首;建設銀行以1541.90億元的凈利潤位居第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凈利潤也均在千億元級別以上。
同時,行業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相比去年末,工、農、中、建、交和郵儲6家國有大行均實現不良貸款率的下降,且都控制在2%以內。其中,農行改善最為明顯,實現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雙降,不良貸款率從去年末的1.59%下降至今年6月末的1.43%。
中泰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戴志峰認為,總體看半年報,銀行業仍處于平穩增長的階段,盈利能力保持穩健,資產質量平穩,好于預期。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向本報記者分析,一方面,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為銀行業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信貸投放增加,根據“早投放早收益”的規律,這也是銀行利潤增加的主要因素。再加上上半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銀行負債成本降低,大部分銀行息差保持總體穩定。
服務實體亮點不少
上半年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怎樣?半年報中亮點不少。
工商銀行重點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項目,境內項目貸款較年初增加2537億元,占公司類貸款增量的54.9%;建設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5304.6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7.58%。
不少銀行高管在業績會上表示,下半年信貸會更注重支持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也在加快。
中國銀行民營企業新投放貸款占對公新投放的36.4%,承銷民營企業債券規模居商業銀行首位;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301億元,增速超過40%;建設銀行成為市場首批證券行業支持民企發展資管計劃托管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2.32萬億,較上年末增加2025.01億元,增幅9.58%……
“從總量上看,信貸投放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從結構上看,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更大,其貸款增速高于一般貸款增速;從價格上看,貸款利率下降,這些都說明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明顯改善。”董希淼說。他同時提醒,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應始終注意防控風險,保持資產質量穩定。
加強資產負債管理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其對銀行經營的影響也成為業績會上的焦點話題。
“LPR改革對于工行凈息差影響有限。”工商銀行行長谷澍說,從2013年LPR機制啟動時,就在行內推廣和應用,在這方面有很多實踐經驗。今年上半年,工行新發放的以LPR定價的貸款占全部新發放貸款的48%,達到1.4萬億元,特別是公司貸款應用LPR已經非常熟悉。
農業銀行副行長張克秋也表示,農行對于LPR實施對財務的影響已經做了很多壓力情景測試,對今年影響不大,明年LPR會加大利率的波動性。
在董希淼看來,LPR目前針對新發貸款,短期影響有限。從中長期看,運用LPR定價與發展普惠金融方向一致,旨在引導貸款利率下行,銀行利差縮窄難以避免。銀行應做好對宏觀形勢和自身情況的研判,調整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完善風險定價體系建設,提升風險定價能力。
不少銀行方面稱,將在資產、負債兩端采取措施,進行息差的有效管理。中國銀行副行長吳富林表示,在資產端,積極優化資產結構,完善客戶差異化定價機制,實現對貸款定價的精細化和全流程管理;在負債端,加快推進全產品線的創新和流程優化,加快場景、生態的建設,打造市場領先的“爆品”,通過提高客戶黏性,增強資金聚集能力,降低資金成本。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銀行 貸款 上半年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