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昔日戲曲“大碼頭”如何再現輝煌
——湖北省政協月度專題協商會為戲曲傳承發展鋪路搭橋
11月28日早上8點半,湖北省政協一樓會議室傳來一陣悅耳的戲曲聲,循聲而去,原來省政協“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月度專題協商會即將在這里召開。戲曲獨特的魅力,讓前來參會的政協委員、文化工作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不禁發出感嘆聲、贊美聲。
“眼下,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在武漢拉開帷幕,我看了滇劇,看著里面的聲腔不斷寫著‘襄陽腔’‘襄陽腔’……我感覺特別自豪,這是湖北對全國的貢獻。”與會的國家一級編劇沈虹光說,“襄陽腔”至今被川劇、滇劇乃至京劇沿用,它是300年前由山陜移民和李自成義軍帶入,沿漢水到襄陽,融匯荊楚地方聲腔音樂形成的古老劇種,又沿漢江而至長江,遍布半個中國。
“湖北戲曲資源豐富,匯聚了京劇、漢劇、楚劇、黃梅戲、花鼓戲等30多個劇種,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發源地、流變地和聚集地,歷史上的武漢因戲曲名團云集、名角薈萃、名劇迭出有著戲曲‘大碼頭’美譽,與北京、上海并稱‘三鼎甲’。”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鄧務貴介紹,近年來湖北省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并重,著力加強戲曲的劇目生產、人才培育、院團建設等,全力推進湖北省戲曲繁榮發展,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
2017年的湖北省十一屆黨代會上,“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被寫進大會報告,作為全面建成文化強省的重點工作內容。隨后,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的意見》的通知,并建立了由省委宣傳部牽頭、每月召開一次的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一項項具體措施為戲曲傳承與發展“保駕護航”。
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工作事關荊楚文脈傳承發展、事關湖北文化繁榮興盛、事關湖北群眾文化民生。為此,省政協將“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列入2019年月度專題協商會主題。省政協副主席馬旭明帶領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部分委員,深入湖北主要專業劇團、職業藝校等調研,與知名藝術家、年輕演職人員面對面交流,還專門到“戲曲熱土”河南考察。一份收錄了30份建言的材料匯編,折射出調研工作的踏實。
“出臺的戲曲扶持政策,為戲曲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湖北戲曲事業除面臨戲曲人才短缺、觀眾老化等表象問題外,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馬旭明作主題發言時沒有照著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說,而是結合調研,談問題、提建議。
馬旭明建言,就當前戲曲的生存能力和社會的文化環境而言,若要保持戲曲這一民族藝術的審美屬性和文化特質,決不能將它往市場上一推了事,必須政府兜底,不僅要有政策的支持、經費的保障,更需要花力氣去科學引導,把錢用在刀刃上。
振興戲曲,劇本是核心,人才是關鍵。“目前,湖北省戲曲藝術專業教育現狀是中專強、大專弱、本科無。這一現狀一方面無法滿足戲曲專業高層人才培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極易導致優秀戲曲人才的流失。”民盟湖北省委會文化體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岡藝術學校校長張安嵐言語里透露著擔憂。
“請問省教育廳對加快湖北優質戲劇藝術學校的發展有沒有相應的政策措施?能否考慮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專院校進行提檔升級?”省政協委員梅香雪提問。
省教育廳廳長陶宏現場表態,支持武漢音樂學院和黃岡師范學院設置相關戲曲專業、現有本科院校設立戲曲學院、推行“專升本”“3+2”模式培養戲曲人才等。
戲劇院團在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中發揮著龍頭作用。“湖北省大部分戲曲院團自2011年由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后,面臨著新局面、新問題,最為突出的是收入分配機制和支撐問題。”武漢市政協副主席徐旭東建議,早日研究出臺關于國有文藝院團收入分配機制方面的科學制度意見,在高級職稱分配上更多考慮轉企院團,進一步夯實武漢戲曲“大碼頭”根基。
“深耕戲曲文化,培育戲曲欣賞和消費土壤”是與會委員關注的重點之一。省政協委員楊云鶴認為,戲曲來自民間,服務人民是天職,要建立戲曲在城市的公共空間、商圈、社區、學校、農村演出和交流的機制。
省政協委員盧綱建議,積極借助現代傳媒和高科技手段,在電視、網絡上讓戲曲有一席之地。省政協委員夏靜提出,提高戲曲進校園實效,要達到以校園為重要載體推動戲曲活態傳承和以戲曲藝術傳播為依托開展傳統文化普及、美育教育的良性互動。
“大家的意見建議很有價值,將積極吸納充實到實際工作中。”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艷玲表示,下一階段將圍繞市場要火、觀眾要多、場館要齊、院團要活、人才要強、研究要深六大目標任務,繼續在用好機制、完善政策、改革創新、營造氛圍等方面發力,切實推動湖北文化繁榮發展。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戲曲 大碼頭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