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構筑新時代偉大城市夢想
——記武漢市政協全會建議案背后折射的城市復興之路
說起武漢,人們往往會提到黃鶴樓。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許多千古絕唱,最使人愁怨的莫過于唐代詩人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時光飛逝,絕景猶在。2019年10月18日晚,當直播全球的鏡頭再一次從黃鶴樓開啟的時候,蛇山之巔,長江之濱,兩江四岸燈火輝煌,一幅琉璃多彩的城市畫卷徐徐展開,武漢這座有著3500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猶如一位從歷史長河中沐浴新生的佳人,以其驚艷全球的姿態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緩緩揭開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的序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賽后對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成功舉辦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成功舉辦,體現了中國氣派、軍人特色,實現了“辦賽水平一流、參賽成績一流”的目標。“武漢是座偉大的城市。”這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武漢軍運會開幕式上,通過視頻發來賀辭中對武漢的評價。武漢沒有讓世界失望。匯聚100多個國家近萬名各國運動員的軍運盛會也為武漢留下了鮮明的中國印記,讓這座華中重鎮迸發出炙熱的時代激情,武漢朝著新一線城市努力奮進。
此刻,武漢人民對于這座偉大城市夢想的追尋,已由多年心底最真切的期盼變得更加清晰,近在眼前。
構筑長江生態軸
2018年3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迎來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一次會議委員大會發言時間。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胡曙光作為當天的發言人之一,已經做好了站在全國兩會發言席上的充分準備。
為了這份千字發言,他在近一年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多次對發言內容進行完善修改,他相信武漢市政協建議案高度關注的長江大保護主題契合了時代的主旋律,應該在更高規格的會議上呼吁,要把這份集嚴肅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意見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
“破解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難題必須要有‘硬約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勢在必行”……發言席上,胡曙光7分鐘里的每一個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發言結束后,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這7分鐘不僅表現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把責任扛在肩上為國履職的情懷,而且也體現了湖北省及武漢市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湖北省長江段沿江岸線最長,在長江大保護中責任很大。圍繞打造長江系列品牌,武漢市委、市政府推出了相應的舉措,市政協跟進助力,取得顯著成效。
2012年,武漢市政協全會提出了關于加強東湖綠道建設的建議案,當年市政府編制全市綠道網絡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經過幾年不懈努力,今天的東湖綠道一期、二期工程全長101.98公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城市內湖濕地保護和發展的經典之作,也被譽為長江水系大保護的典范之作,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得到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的集中宣傳報道。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期間,帆船、公路自行車、公開水域游泳和馬拉松等4項賽事在東湖綠道的舉行,再一次讓國內外運動員深深記住在東湖綠道運動的愜意。
2013年,市政協關于加強長江兩岸山體保護修復利用的建議案,市區兩級政府積極行動,用三年時間對54座破損山體實施修復工程,僅2013年市、區共投入近2億元,完成了2700多萬畝山體修復任務,山體資源得到有效保護。2014年,市政協關于加快武漢生態隔離帶建設的建議案提出后,市政府以園博園建設為契機,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加強三環線沿線規劃控制,實施關鍵節點綠化工程,基本形成了三環線城市生態廊道,成為長江生態軸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提出關于加強中心城區湖泊截污治污的建議案,市政府投資41億元,持續推進主要湖泊排污口截污治理,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通過治理,中心城區湖泊達到三、四類水質的15個,占38%,水質同比穩定和提升的29個,占73%,湖泊水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2016年提出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武漢生態文明的建議案,推動青山港濕地雨污水整治及修復工程、臨江港灣社區海綿改造工程,作為成功樣板被住建部編入全國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案例。
夢想起步,生態先行。2017年1月,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八大治水工程。2017年3月初,武漢市出臺《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實施意見》,將河流保護納入市級績效目標體系;同年12月23日,武漢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長江武漢段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辦法(試行)》,明確在長江武漢段左右岸共設置13個跨區監測斷面進行水質考核,建立獎罰分明的跨區斷面水質考核獎懲和生態補償機制。
胡曙光表示:“正是有了武漢市‘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工作在前,才使我有了充分的底氣和信心把這份建議帶上全國兩會的大會發言臺。”
構筑長江未來之城
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大開大合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世界少有。這種城市與江河的緊密關聯從新中國初期的布局便可見一斑:第一座長江大橋是武漢長江大橋;國家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設立在武漢;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報名,創刊初期覆蓋中南六省……
武漢的經濟發展同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更是休戚相關。九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吸引帶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一系列重要工業產業落地于此。如今的武漢高校云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再次聚焦于此。如何將國家戰略更好地落實到武漢的發展中,2017年1月,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牢牢聚焦長江經濟帶戰略,打造長江文明之心、長江主軸亮點區塊城市代表作的城市夢想。以優化長江主軸,規劃建設長江新城,打造城市生態綠心,致力于建設“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
其中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盡快啟動長江新城的前期規劃選址。武漢市委將此項工作交由市政協組織調研并拿出建議方案。
“長江新城”必須放在全國乃至全球中去謀劃、去定位。為落實好這項任務,市政協將其明確為2017年的重大履職工作,市政協全會通過《關于加快長江新城規劃建設的建議案》,組建起由市政協主席胡曙光掛帥,市政協辦公廳、人資環委和九三學社市委會及市國土規劃局、市規劃研究院有關人員參加的研究論證專班,組織了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的座談會議和考察調研,聽取各區、各部門對長江新城規劃建設的意見;市政協主席胡曙光率領市政協研究論證專班數次深入實地現場視察調研。
嚴謹、務實出真知。4月5日,市政協形成《武漢長江新城選址研究報告》呈報市委。4月19日,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市政協研究論證專班關于長江新城選址研究論證的報告,市委高度肯定這個報告。
市委交辦的任務完成了,政協建議案工作并未因為任務的完成而結束。“市政協要繼續發揮優勢,為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建設長江新城貢獻智慧和力量。”胡曙光說。為此市政協再將建議案主題納入當年市政協常委會議專題協商,這也是近年來武漢市政協推進建議案意見轉化的一大創新和工作特色。
通過常委會議,委員與政府主要領導和部分負責人面對面再協商,政協各界別委員對“長江新城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著眼于未來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形態高點定位,凸顯‘江’元素,傳承長江文化、打造長江之標,突出‘新’特色,建設集創新要素匯聚的創新智城、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綠城、對外開放活躍的國際友城、安居樂業和諧的創富名城”提出了更多建議。而這些意見建議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和進入政府決策程序,被市政府廣泛采納。
構筑長江文明之都
3500年的建城歷史孕養了武漢的歷史文化,也融入到武漢城市文化的血脈。相比于黃河文明的燦爛,長江文明如何復興?武漢市決定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打造“長江文明之心”———它不僅屬于武漢,更是長江流域的。武漢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講好長江故事有底氣、有信心。
2018年初,武漢市委再次把聚焦打造“長江文明之心”、推動武漢歷史之城的規劃建設課題交給了武漢市政協。2018年1月,武漢市政協全會通過《加快打造長江文明之心,推動武漢歷史之城建設》1號建議案。市政協以1號建議案為抓手,成立專題調研領導小組,整合市區政協、各區部門成立工作專班,調研時間之長、調研課題之多、調研內容之深,在市政協歷史上也不多見。據悉,市政協組織市內外調研38次,召開各類研討會、座談會、工作部署會60余次,近1500人次參加此次調研工作,近百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咨詢論證。經過半年多的調查研究,共形成調研報告29篇,提出意見建議2000余條,形成《長江文明研究》《歷史之城研究》專題研究報告。
建議案11家辦理單位上線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圍繞“長江文明之心”話題與網民互動交流,5萬多網民參與問答,表達熱切期盼和支持。
9月,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專程參加武漢市政協召開的打造“長江文明之心”、建設歷史之城常委會議。會議聽取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通報1號建議案辦理工作及“長江文明之心”概念性規劃。結合辦理情況,相關界別委員通過常委會議大會發言和分組討論進行了熱議。
聽取大家的發言后,馬國強認為:“以文化自信引領高質量發展,是武漢的使命擔當。傳承弘揚推廣長江文明,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國家化與本土化’、‘有形與無形’、‘傳承與弘揚’、‘建設與留白’五對關系,將長江文明轉化為城市精神動力,助推武漢走向世界舞臺。”
對自身定位的重新認識,這也是武漢從“三鎮時代”向“長江時代”邁進的重要一步,城市的功能要更加豐富,承擔國家使命要更加突顯。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希望通過舉辦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運會這個歷史性機遇,實現城市加速蝶變。
這其中,政協力量格外醒目。2018年,除1號建議案外,武漢市政協全會還通過《關于以世界軍運會為契機全面推升城市環境品質的建議案》和《關于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全面推進國際化大武漢建設的建議案》。
2018年6月,為辦理《關于以世界軍運會為契機全面推升城市環境品質的建議案》,武漢市政協召開專題常委會議。會前,網民圍繞全市最不文明十大行為展開熱議。會中,九三學社市委會建議盡快印發《武漢軍運會市民文明公約》。一個月后,《武漢軍運會東道主文明公約》正式出爐。短短100個字,卻是全體武漢人作為東道主的承諾。
2019年5月24日,距離世界軍運會開幕只有4個月,武漢市政協召開首次監督性主席會議對建議案辦理情況“回頭看”。會上,政協委員就如何補齊不文明的“短板”積極建言,政府及相關部門表示將認真梳理、積極采納、充分吸收委員的意見、建議,把會議成果轉化為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實際成效。
許多外國運動員和外媒人員參加武漢軍運會后表示,之前都不知道中國還有武漢這個城市,而來到武漢之后,他們表示武漢是一座開放、文明、自信、美麗的國際化大都市,其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赫爾維·皮奇里洛說:“感謝武漢市民打開大門,熱情地迎接各國賓客。”一場軍運盛會,武漢在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的同時,也爆發出蓄積已久的城市能量。這種能量正是來自于武漢獨有的城市歷史文化和開放品性。傳承、發展和利用好長江文明,是撬動武漢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一條推動武漢走向世界舞臺的快速通道。
一座以人為本、立足長江、面向世界的武漢正朝著復興大武漢的戰略目標加速前行。如何更好發揮委員提案在武漢市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胡曙光強調,武漢市政協要進一步加大提案工作的創新力度,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歷史機遇,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譜寫武漢市政協提案工作的新篇章!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武漢 長江 市政協 武漢市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