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2019中國經濟年度峰會暨中國經濟人物盛典在京舉辦
11月17日,由中國商報社、經濟日報《經濟》雜志社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經濟年度峰會暨中國經濟人物盛典”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成功舉辦。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宣布峰會開幕。
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宣布峰會開幕
在本屆峰會上,聚焦我國經濟和金融熱點,探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具體舉措,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成為主要議題。會上,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講,發布了“2019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9中國經濟年度企業”“2019中國經濟創新企業家”等一系列榜單榮譽。整場大會氣氛熱烈,掌聲雷動,亮點頻閃。
認清經濟形勢 聚焦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我國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態勢。在峰會舉辦期間,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圍繞經濟論壇和金融論壇兩大板塊展開演講和討論,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經濟日報社原總編輯馮并、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分別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講。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大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劉思軍等企業代表從企業的角度,分享了各自企業的創新故事和文化理念。中國商報社中國商網總編輯胡斌、《市場觀察》雜志社總編輯劉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信息》雜志社原社長王亞東代表主辦方,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中國商報社中國商網總編輯胡斌致辭
胡斌在致辭中表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2019年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凸顯,內需對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逐漸增多。“盡管我們需要面對經貿摩擦等風險的挑戰,同時也面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中國經濟的表現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亮點。”胡斌說。
經濟日報社原總編輯馮并發表主旨演講
經濟日報社原總編輯馮并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但并非外界所言的L型,而是U型。當前我國經濟走勢基本平穩,尤其是在營商政策方面有著積極的變化,對外開放的力度也逐年加大。“消費前景很明朗,投資也沒什么大問題,當下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創新上來,在創新方面多做一些真正的大文章,這不僅關系到中國經濟的走勢,也會關系到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馮并表示。
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發表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季曉南表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轉向高質量發展。“不能說已經實現了,而是要邁向和轉向。各行各業,特別是經濟的各領域、各部門,‘如何轉’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季曉南說。圍繞“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制約因素和發展路徑”這一演講主題,從“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影響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三個方面,季曉南做了深度分享。他指出國有經濟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基礎性和促進作用,為我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名副其實的穩定器、壓艙石。
在演講中,季曉南指出,我國國有經濟在高質量發展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在科技創新能力、商業模式創新、布局結構調整、品牌價值提升、盈利能力、適應市場化國際化的體制機制和文化6個方面仍存在不足與差距。對此,季曉南用8個“抓好”,指出了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主要路徑,即抓好實業主業發展、抓好科技創新、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抓好市場化經營機制、抓好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抓好開放合作和抓好重大風險防范化解。
金融服務實體 創新為發展加碼
在本屆峰會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發展是兩個最主要的議題,圍繞金融與創新,與會演講嘉賓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奉獻出一場智慧的盛宴。
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在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題演講時指出,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首先是要轉變思想。金融本來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尤其是社會主義的金融更應全心全力為企業,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機構要擯棄‘錢生錢’的貨幣拜物教思想。錢可以生錢,但必須通過實體經濟,目前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不多,進入虛擬經濟的太多,脫實向虛的問題依然未能很好地解決。”賀鏗表示。
《市場觀察》雜志社總編輯劉彤在致辭時指出,在經歷了去杠桿過程后,金融機構總資產增速雖趨穩,但仍處于低速增長態勢,未來金融機構需要積極探求更高質量的增長路徑和模式。
而對于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增長,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創新”是個關鍵詞。馮并認為,當下轉型升級主要依靠創新,創新是當下最主要的工作,他做了形象的比喻,“如果創新跟不上去,不僅會踩了制造業的腳,也會踩到消費的腳”。“創新也要講誠信問題,要真正拿出干貨來”,馮并最后強調。
季曉南認為,科技創新是關鍵,但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還包括管理創新、營銷模式創新、新業態創新等。“在新的產業變革、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在生產生活、消費方式理念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企業要一手抓好科技創新,一手抓好營銷模式創新。”季曉南說。他特別指出,國有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既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也要把商業模式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真正使創新成果能夠盡快地市場化、產業化,促進企業發展,也能惠及全民,為國家更好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環境下管理變革與創新的開拓者,姚建明在主旨演講中著重闡釋了科技創新中數字經濟的巨大作用,他認為,數字經濟無疑是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里,企業要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而且這個環境已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趨勢。姚建明表示,如今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四大難點,第一,要考慮清楚是管理優先還是技術優先;第二,是長遠發展還是短期收益;第三,跨界融合的度怎么把握;第四,數據治理、數據驅動、數據價值怎么落實。最后,他建議企業要真正做好數字化轉型,要考慮好治理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這三個網的協同。
探討發展路徑 發揮榜樣力量
在聽取專家學者的精彩演講后,多位優秀企業家代表分別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各自企業的創新故事和興企理念。
作為一家國資混改的民營企業,大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劉思軍分享了企業的一些創新實踐。據劉思軍介紹,大商集團始終牢記自己的主業,即“賣貨”,緊盯主業,圍繞人、貨、場去開展創新,并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布局和實踐。在經營管理方面,大商集團推行管理層合伙分成制,利用APP等網絡工具,讓賣手成為合伙的連鎖企業家。在澳大利亞,大商集團不僅僅進口牛肉,而是直接購買農場,在海外置辦“戰略儲備”,確保不僅自營而且自有。作為一家商貿企業,大商集團不光做零售,也不斷向產業的上游延伸,向批發和外部去延伸,做專做精做實,發展勢頭良好。在電商的沖擊下,百貨已死的輿論甚囂塵上,對此,劉思軍認為,沒有死的行業,只有死的企業。
希丁安中國區總經理劉海原在分享時說:“從1987年在中國開辦第一家工廠以來,我們一直做的是充分了解當地市場消費者的習慣,用差異化的產品去滿足差異化的市場。”
為了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增進中國企業對外交流合作,推動中國與國際社會商務合作和文化共享,一些駐華機構也在積極行動。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館公使、駐華使節商務聯盟主席瑪瑪杜·薩拉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作為服務于“一帶一路”的高端、權威及具有重要價值的全球化商務外交、多元化商務合作與人文交流的平臺,駐華使節商務聯盟積極致力于發展多邊商務交流與合作,目前已吸引了幾十家駐華使節加入,成為我國與世界各國政府和各類企業機構層面上在貿易、投資、科技發展、環保及經濟文化等多領域合作共贏的重要推動力量。
優秀企業家獲得榮譽表彰
本屆峰會以“聚焦新榜樣,論道新經濟”為主題,發布了“2019中國年度經濟人物”“2019中國經濟年度企業”“2019中國經濟創新企業家”等多個榜單,一些勇于創新、敢于擔當、不怕艱難、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獲得了榮譽表彰。馬云、季曉南,姚建明,朱新禮,牛鋼,張林、蔡開云、陳德軍等榮獲“2019中國年度經濟人物”稱號。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