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河北:專業合作社變身農民“搖錢樹”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4日電(記者 杜一方)“以前,自己栽果樹一年收入不了多少錢。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統一進行栽植、剪枝、施肥等技術培訓,果品質量明顯提高,收入多了好幾倍。”在河北省承德縣八家鄉,熱火朝天的蘋果采摘季已經結束,森河源果品專業合作社社員周香志高興地盤算著今年的收入。
承德縣是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共有129個貧困村。近年來,承德縣將扶貧脫貧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培植了17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達到“蒲公英式”的擴散效果,目前已帶動4萬多貧困人口致富增收。
承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帥宏說,半數以上的專業合作社都采用“一地生四金”模式,即土地流轉得租金、參與入股得股金、勞動務工得薪金、參與經營得現金。上聯市場、下聯貧困戶,實現服務與經營并舉、合作社與貧困戶互利共贏。
“以前,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種植玉米掙錢供兩個女兒上學,生活拮據。現在將土地流轉出去后,還能在家門口的基地打工,家庭經濟狀況改善不少。”兩家鄉兩家村的貧困戶李學義加入超凡種植專業合作社后,在種植基地當保管、承包大棚。
依托種植養殖基地,通過推行“一地生四金”模式,目前承德縣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穩定就業率超過95%。針對人多地少、資金缺乏等問題,許多專業合作社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先將農民土地租賃過來,建大棚、建基地,然后再承包給農民經營,降低了經營成本和風險。
承德縣金歷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文帥說,通過“反租倒包”,合作社建成了500畝香菇基地,并將菌棚承包給群眾栽培。現在已輻射帶動300余戶貧困戶,年人均增收3萬多元。全縣的香菇產業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合作社的新經營模式給社員帶來了大豐收,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金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菌棚承包戶陳福利說,他現在經營3個香菇棚,年均增收8萬多元。
承德縣森河源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希申說,他們采用“技術托管+保底收購”的零風險扶貧模式,為貧困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系列服務,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增產增收。
“為改變小種植戶單打獨斗的局面,實現抱團發展,承德縣通過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領作用,拓寬農民穩定增收渠道,真正讓合作社成為老百姓的‘搖錢樹’。”承德縣委書記齊建文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合作社 專業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