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讓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少數民族和民族工作紀實
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民族地區的交通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同來自民族地區的代表有兩段生動的對話。
3月5日,內蒙古代表團。
“總書記,牧民們發自內心地歡迎您到我們嘎查來!”通遼市扎魯特旗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云波代表向總書記發出邀請。
“到你們嘎查路怎么走啊?”總書記接過話頭,饒有興致地問。
“飛機,高鐵,都可以。”吳云波快人快語。
“從北京怎么過去?給我指指路。”總書記又問。
“可以坐飛機到我們通遼機場,我們開車去接您,通了高速,現在路很好走。”吳云波話音未落,會場已是歡笑一片。
3月7日,甘肅代表團。
“我依然記得2013年2月3日,您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布楞溝村。”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吹麻灘小學的董彩云代表告訴總書記,“我的家鄉還沒有高速公路,我們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鄉的脫貧致富。”
“甘肅還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有多少?”總書記問坐在身旁的甘肅省負責同志。
“甘肅一共86個縣區,還有31個縣不通高速,40多個縣還沒建過鐵路。現在有規劃,正在和有關部門對接。”這位負責同志回答道。
關切的語氣、細致的詢問,展現的是一位大國大黨領袖對民族地區發展的深切關懷。
民族地區的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切。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在云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洱海邊,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濕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在洱海邊和當地干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
今年在內蒙古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頂著烈日,沿著崎嶇的護林小道,走進林區,察看林木長勢。總書記叮囑護林員們,要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凈。
青海的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當地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必須加強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加強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設,加強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教育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
在內蒙古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不斷鞏固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在黑龍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習近平總書記贊揚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特別是漁獵技能高超、圖案藝術精美、伊瑪堪說唱很有韻味。在云南洱海邊,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白族傳統民居,稱贊“這里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發展,在內蒙古大學,鼓勵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干;在西藏民族大學建校60周年時致信祝賀,希望學校為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親切的關懷,殷切的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關心和厚望,使少數民族群眾受到巨大鼓舞,積聚起磅礴的力量,共同譜寫著我國民族事業新篇章。
闊步前行——各族兒女正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大團結大發展旗幟高高飄揚
從云南貢山縣城出發到獨龍江鄉,沿群山盤旋而下,一座漂亮、現代的江邊小鎮讓人眼前一亮。
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灰頂黃墻的獨龍民居、整潔的街道如同一幅畫卷,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是與世隔絕的“貧困孤島”。
如今,獨龍江全鄉千余戶群眾全部住進了新房,草果、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雞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遍地開花。
又一個少數民族趕了上來!這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邊疆少數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動實踐。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的重要論斷,極大鼓舞了民族地區各族干部群眾,他們正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乘著政策東風,朝著美好生活奔跑前行。
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取得重要階段性成就。
吉好也求,習近平總書記到大涼山時看望的彝族貧困群眾之一。他曾經的家,人畜混居、四面透風。
如今,吉好也求搬進的新房子有單獨廚房和洗手間,每天洗臉、刷牙成了家里人的好習慣。村里發展起集體經濟,吉好也求在里面打工,家里還種土豆和養牛,收入增加了不少。
吉好也求的變化,正是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就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民族八省區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3121萬人下降到2018年的60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8%下降到4%。
與此同時,民族地區在交通、通訊、電力、飲水、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也取得長足發展。以交通為例,民族八省區公路里程達118萬多公里,鐵路里程達3.6萬公里,高鐵里程突破5000公里。蘭新高鐵、墨脫公路、獨龍江隧道等,既是發展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民族團結工程。
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提供的數據,2013年起,累計投入到民族八省區的中央財政扶貧資金2279.3億元,占同期全國資金總量的44.3%。2018年,在中央財政專項扶貧新增資金中專門安排120億元用于“三區三州”,占全國新增資金的60%。
團結互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庫爾班大叔的女兒托乎提汗·庫爾班今年已是90歲高齡。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成了她家里的“傳家寶”。老人說,傳承紅色家風,在天山南北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最好的感恩。
托乎提汗·庫爾班老人的小兒子依明江·艾薩是一名村支書。“村民們知道我是庫爾班大叔的外孫,都特別信任我,總書記回信要我們共同創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作為村支書,我要帶領鄉親們過上更好日子。”他說。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向深度廣度推進,緊緊扭住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不斷拓展領域、豐富載體、完善機制,更加注重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指引下,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條件不斷改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生態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民族地區深入人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的家就在洱海邊。4年來,他一直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每天都注意觀察洱海水質的變化。“只要有時間,我都會打掃灘地上的生活垃圾,打撈近岸的死亡水生植物和水藻。”李德昌說。
近幾年,一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打響。為達到治理效果,大理還請上海交通大學云南(大理)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為洱海“把脈”。
如今的洱海,變清了、變美了。今年前5個月,洱海全湖水質均為Ⅱ類。
“希望總書記再來大理,再來古生村。看看我們的生態環境,看看洱海的變化。”李德昌期待著。
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精神獲得感不斷增強。
“一根扁擔喏由喏哦,依彎喏。喲哦嗨啵依彎是勒學,喲哦嗨啵依彎是勒學,喲哦依彎喏。”這首融合了漢、羌兩族語言的民歌《一根扁擔》,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各族勞動人民中間口口相傳。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異地重建的北川新縣城,居住著震后搬遷過來的各族群眾,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相互交織。通過一曲曲膾炙人口的羌歌、一支支優美歡快的羌舞,全縣各族群眾相知、相容、相生、相成,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彼此原本陌生的心在逐漸接近相通。“現在的北川,有的漢族群眾羌歌唱得比少數民族群眾的還要好,大家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增進了感情。”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賴俊介紹。
如今,哈尼梯田、花山巖畫等14項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歷史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維吾爾族的木卡姆、蒙古族長調民歌、回族花兒等15項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遺產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占全國總數的比例均超過1/3。
教育事業關乎民族地區的長遠發展,關乎每個少數民族家庭的希望和未來。2018年底,全國少數民族在校學生達3009.4萬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10.9%;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比2015年提升了6.7、1.2、1.8和8.1個百分點。
……
深深期許,凝聚砥礪前行勇氣;殷殷關懷,溫暖各族人民心田。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56個民族的團結和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族兒女擼起袖子加油干,攜手奮進新時代,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道上闊步前行。(參與記者張海磊、張宸、吉哲鵬、丁怡全、阿依努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習近平 總書記 民族 少數民族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