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這個“大”展,只有3件展品
白描道君像圖卷(國畫) 南宋 梁楷
近年來,隨著美術展覽策劃和學術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只圍繞幾件展品甚至是一件展品而策劃的展覽逐漸增多。但是,要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并配合設計獨特的展陳方案,從而呈現一個小而精的展覽并不容易。
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就是這樣一個展覽。整個展覽只有3件展品,分別是南宋梁楷的《白描道君像圖》卷、明代沈周的《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和清初畫家王原祁的《杜甫詩意圖》軸。它們均來自江蘇常熟翁氏家族的收藏,是通過征集或捐贈的方式由上海博物館從翁同龢五世孫翁萬戈手中收藏。這3件展品無論從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還是學術價值來看,都極為珍貴且各具特色。
梁楷的《白描道君像圖》卷是目前傳世僅見的梁氏工筆白描畫作,為探討其早年藝術風格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在不足74厘米長的畫卷上,畫家描繪了90余位人物和鬼神形象,鋪繪了繁密的背景和故事情節,呈現了畫家精湛的繪畫技藝。據記載,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夏,翁同龢于琉璃廠茹古齋見此畫軸,驚為“巨觀”,5天后以重金將其連同董其昌與戴本孝的兩件畫冊買下。為了更好地呈現這件作品,主辦方使用投影儀將全圖放大10倍,投影到正前方的墻壁上,供觀眾細細品味解讀。
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為大青綠設色。因沈周畫多仿元人,故此畫風格在他的作品中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展覽以3D動畫視頻復原圖畫中山水,等比例放大兩倍投影在文物一側,使觀眾有種跟隨畫中人物游覽山水的感覺,體會傳統中國畫可游可居的畫中境界。
王原祁是清初畫家“四王”之一,《杜甫詩意圖》軸是上博館藏王原祁畫作中最大的一幅,是其在京任職期間為同僚所畫康熙御書杜詩詩意。由于年久失修,該圖軸入藏上海博物館時已經無法懸掛。為了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上海博物館對此圖進行了重新修復裝裱,并在展廳以視頻形式,呈現了為期半年的書畫修復過程。
雖然只有3幅作品,但是整個展覽的學術深度和設計之巧妙,無不體現出主辦方和策展團隊的用心。比如,配合展覽出版的圖錄《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以二維碼的方式收錄展覽中的視頻和多媒體文件,力圖將展覽全方位、立體地呈現給讀者。“本次展覽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文物保護科技等多種視角詮釋展品,不僅為上博東館,更是為中國古代書畫展覽探索一條嶄新的‘讓文物活起來’的展陳之路。”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說。
翁氏家族是晚清大臣翁心存一脈延續下來的書香世族。翁心存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其子翁同龢更是同治、光緒兩朝帝師,兩入軍機,又身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是晚清政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同很多文官一樣,翁同龢酷愛藝術品,由他承接其父親的收藏并逐步積聚而遂成大觀,其后人也在翁同龢收藏的基礎上不斷擴充、豐富,構成了近現代江南書畫鑒藏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展覽名稱“萊溪華寶”,是翁萬戈齋名及其夫人程華寶之名合成,有翁氏家族所珍中華瑰寶之寓意。翁萬戈,原名翁興慶,美籍華人。他1918年生于上海,是翁同龢五世孫,曾任華美協進社社長,數十年來積極致力于向西方推介中國文化。由于他近百年的精心守護,使得翁氏家藏在當代以作品質量上乘、大師序列恢弘、保藏狀態良好和流傳著錄清晰聞名于世,并且最終陸續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館。這次展出的作品是翁氏六代家藏書畫文物中極為重要的3件,填補了上博館藏相關領域的空白。(記者 施曉琴)
編輯:楊嵐
關鍵詞:展覽 展品 翁氏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