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31年前那個臺風日才是考古出土的良渚玉首次進宮

2019年08月09日 19:09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良渚熱度不減,玉器故宮展又上熱搜,其實——

31年前那個臺風日 才是考古出土的良渚玉首次進宮

點擊進入下一頁

乾隆帝“玩壞”的“兔子耳朵”。


點擊進入下一頁

龍首紋玉

良渚申遺成功一個月了,熱度依然沒有絲毫減退。8月6日至7日,央視十套《探索·發現》首播紀錄片《圣地良渚》(上下集);“良渚與古代中國特展”正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出,由此,“良渚玉器首次在故宮展出”也上了熱搜。

不過,馬上有知情人向錢報記者糾正——“良渚玉器首次在故宮展出”這個說法不對,應該是良渚玉器專題展首次進故宮。

是的,良渚玉器并不是第一次進宮了,且不講乾隆皇帝這個玉癡自己就收藏了一批良渚古玉,再扒一扒30多年前的往事,那才是考古出土的良渚玉器首次進故宮。“1988年,龍年,杭州刮大臺風,我都記得。就是那年進的宮?!睅讉€重要的關鍵詞,良渚考古第二代人、反山遺址發掘領隊王明達想也沒想,脫口而出。

老杭州難忘的那個臺風日

才是考古出土的良渚玉首次入宮

1988年8月8日,12級臺風正面襲擊杭州。

這場臺風讓杭州人印象深到什么地步?只要一到夏天,一提臺風,大家都忍不住搬出它來作個對比——那次,杭州市區62273棵樹被刮倒,景區公園百年以上的古樹倒了18棵。

因為龍年,那天,在故宮辦了一個龍主題的展覽。

1987年瑤山遺址發掘工作結束,反山、瑤山出土的龍首紋玉圓牌、龍首紋玉鐲(也叫四龍首玉鐲),因為契合龍的主題,就被選入宮了?!耙粋€小皮箱,還裝不滿。展覽設在一個偏殿里?!?/p>

這是考古發掘出土的良渚玉器,首次進宮。

在這次故宮舉辦的良渚玉器展里,也有兩件跟龍有關的玉器,一件就是30年前進宮的龍首紋玉鐲,出自瑤山遺址1號墓。它的旁邊還展出一塊龍首紋玉圓牌,也在瑤山遺址出土,成串的龍首紋圓牌飾只能女性貴族擁有。

龍的造型,早在良渚之前的崧澤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直接源頭來自于北方的紅山文化。在良渚文化早期,龍首紋還流行著,雕琢在璜、鐲、管、錐形器的外緣。

但是,進入良渚文化晚期,龍首紋消失不見了,神人獸面像取代了它,成為良渚玉器的唯一母題。專家推測,使用龍首紋的族群在政治和文化上,已經和良渚本地人融合了。

1988年之后,良渚玉器很快又第二次進宮了,那是1991年的“中國出土文物精華展覽”,良渚玉琮王首次進故宮,那次還展出了反山為主的玉器,比如冠狀飾、玉璜、玉錐形器、玉帶鉤、玉管珠等共8件。

1991年9月14日,在呼和浩特開完中國考古學會第八次年會后,牟永抗和王明達先生轉道北京時,專程去了故宮博物院。

當時,展柜用的還是老式柜子,恒溫恒濕條件沒有現在好,玉琮王放在一個托盤上,托盤上能清楚看見“粉筆灰”,琮王受沁得有些厲害。王明達心里一驚,“北方環境太干了,玉的核心問題是保濕。”兩人馬上喊人,琮王立即“下架”,趕緊保護起來。

乾隆出品的文創產品

被玩壞的不只是“兔子耳朵”

故宮和良渚的緣分,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乾隆。

乾隆帝對玉琮是真愛,但更愛寫詩蓋圖章,他對良渚玉器也“下手”了。比如他做了各種花式改造,把玉琮做成筆筒和插花器。

去故宮前,王明達先生特意提醒:去看看那只“兔子耳朵”有沒有展出。

我在現場找了半天,才看到它。難怪不認識,它穿了件“馬甲”:一件琺瑯內膽,用來盛水,變身為一只雅致的插花器(也有一說為香薰)。

王明達說,在故宮博物院藏的良渚玉琮里,數“兔子耳朵”最有名。

這是一件兩節矮方柱琮,上面是獸面紋,下面是人面紋。因為玉器受沁,請人重新做了打磨,把內孔打直,顯露出原玉料顏色為青綠色,配上琺瑯內膽。而玉琮的獸面部分,神獸大眼睛邊緣被磨掉了,變成了兩個圓弧狀,打磨后,像兔子耳朵。直槽里,刻有乾隆御制詩文《再題舊玉輞頭缾》——按照清代人的觀念,良渚玉琮被普遍解釋為漢代人套在橫桿兩端,供人抬轎子或樂鼓的“輞頭”。

不只這次展覽上的“兔子耳朵”,還有更多被乾隆帝“玩壞”的良渚玉器。

比如有一件玉璧,乾小四同學勇敢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一面浮雕“乾”字,一面浮雕了八卦中的乾坤符號。

這塊璧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上看,顏色是棕色的。除了在兩面簽下大名之外,通體被染成了褐色,器物的外緣、射孔還做了改雕。

雖然經過四爺一系列花式改造,但我們還是一眼看出,這就是良渚的玉器,是閃玉。

“從尺寸、晶粒粗大、中孔對鉆錯位等特征現實,此璧應是良渚文化晚期玉璧。”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鄧淑蘋女士在她的新作《乾隆皇帝的智與昧:御制詩中的帝王古玉觀》中,這樣認為。

描述玉器長河的這12個字

明年高考說不定會考到哦

良渚玉器出土的歷史連綿不斷。如果要說最早的發現和利用,目前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晚期。

“良渚玉器因為埋藏比較淺,2500多年前,就已經出土,隨葬在春秋晚期的吳國窖藏?!蓖趺鬟_找出一本圖錄《吳國王室玉器》。1986年,蘇州吳縣嚴州春秋墓(最早判斷為窖藏)出土了相當數量的良渚文化玉器,其中有6件玉璧,還有被剖為一半的玉琮。

再稍晚一點,2003年海鹽天寧寺鎮海塔的元代地宮中發現了直徑達24.8厘米的良渚大玉璧,居然作為青銅壺的底墊了。

其實,到唐宋時,大家都不記得良渚玉了,功能不清楚,更不認識它的圖像和紋樣,但都喜歡它的造型。于是,有人開始仿制,比如宋人、清人做成了青釉琮式瓶,有的還用銅器做成玉琮,作為文人用品。這次在展覽中也能看到這樣的宋人仿制品。

直到1973年,江蘇蘇州草鞋山遺址的考古發掘,我們才第一次確定玉琮的年代坐標。人們才知道,喔,這不是周漢古玉,這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玉器。

這次展覽中,有一面落地展墻,雖然沒有放任何玉器,只是一張示意圖,但也不妨多停留一會兒,可以長很多知識,這便是“玉器長河”。

玉器在中國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經歷了神圣化、禮制化到世俗化的演變,然而尊玉、禮玉、愛玉的傳統,一直存在于中華文明的血脈中,沉淀為我們的文化基因。

現在跟我默念一下這12個字——延綿不斷、多元一體、兼收并蓄,最近它們在各種良渚講座、展覽中反復出現,這是玉器顯示的中華文明發展脈絡,也是最新歸納的中華文明的特質。說不定,明年高考會考到哦。


編輯:楊嵐

關鍵詞:良渚 玉器 出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