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我們離“老有善養”還有多遠

2019年08月05日 11:36 | 作者:張田勘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近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辦公室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指出,中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也就是說,中國公民有8.3年的時間帶病生存。

這些帶病生存的老人中,有相當部分是失能者,包括重度失能、中度失能和輕度失能,其中重度失能分為重度一級、重度二級與重度三級3個等級。當然,簡單分類可分為失能和半失能。

2018年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2.49億。根據全國老齡辦2018年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報告,中國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占老人總數的18.3%,有4000多萬人。

老有所養一直是社會文明所追求的目標,但只是一個初級目標。更高的目標是,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善養,后者才是與今天人類社會進入生態文明社會高度兼容和融合的體現,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今天,中國的基本養老制度已經建立,盡管還需要完善,但已經全面覆蓋全民養老,老有所養的目標基本達到,但離老有善養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這也應當是中國的下一步目標。老有善養的實現也就是要解決老年人的居家養病或治病需求。老人的這一點與其他人的醫療需求有明顯的不同,也即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然衰老的結果,這種情況并不能通過醫療手段恢復,但是可以通過照護的醫療手段幫助老人正常生活,并且可以減輕老人因健康狀況不好而產生的身心痛苦。

同時,如果能照護好老人,也能解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以致全家致貧的困境。而且,由于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使得絕大部分家庭的子女也難以應對一對夫妻要關照四位老人的艱難任務,因此需要有社會化的措施來解決中國老人的善養問題。

2016年7月6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推出《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在15個城市首批試點長期照護險。長期照護險的試點表明,比較適合帶病生存和失能老人的善養,其中的護理成為極為重要的因素和條件。

老年人的照護其實是護理和調理居多,醫療較少,最需要的是護士,包括量血壓、服藥、打針、輸液,插胃管和導尿管,甚至做心電圖等。而依托互聯網,網約護士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開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6地,率先試點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嘗試利用護士的下班及休息時間,提供上門護理服務。但是,網約護士的門檻又限制了很多人成為網約護士,因為需要“5年資歷,護師職稱”。

目前,中國有400萬在冊護士,千人護士占有量只有3人。在400萬護士中挑選“5年資歷,護師職稱”的護士,而且還是要在他們的業余時間做網約護士,顯然不能滿足2.49億老人的需求,即便只是照護4000多萬失能老人,也供不應求。

實際上,這也看出,為了應對中國老齡化的深度和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得到善養,有大量工作要做,也有大量就業機會。一方面,需要對已經試行長期照護險城市的經驗進行總結,把這種社會保險盡快推廣到全國,另一方面需要按照社會的需求大量培養護士,而且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就業方向。為此,可以依托醫學院校招收只需2-3年就畢業的專職護士,而且可以打破職業性別界線,鼓勵和培養更多的男護士。

一個社會能創造所有條件,讓所有老人善養善終,才是更為文明的社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老人 護士 中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