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5個地震重點預警區將實現“秒級預警”

2019年07月14日 08:02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技術系統

信息服務是地震預警系統到達公眾的“最后一公里”。一次預警的完成,需要地震監測網絡、地震數據處理系統、信息發布系統等一系列環節組成的技術系統作為前端支撐。

長寧6·17地震發生后,“地震預警”引發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福建地震監測預警中心,福建省地震局監測中心總設計師韋永祥站在一塊由波形圖、地圖和各類圖表組成的大屏幕前,讓技術人員在電腦中輸入模擬一次臺灣海峽地震的信息參數,來演示地震發生時,系統監測并生成預警信息、在終端上發布的過程。

演示開始后,大屏幕上的參數和圖像急劇變化。在一旁的六塊小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全省各臺站的監控界面、預警發布界面等畫面。

這一系統于2012年9月在福建上線運行。此前,中國地震局從理論研究到實踐,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準備。

我國關于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究工作,早自2001年就已開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副總設計師、副總工程師,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山有回憶,研究初期主要是進行地震預警相關技術的探索性工作,例如地震預警的可行性研究,震級、震中位置、預測烈度等地震預警參數的實時快速估算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方法層面”。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國地震局意識到我國在減災手段方面還不夠豐富,尤其是災情獲取時效性偏弱。”李山有介紹,中國地震局隨后組織實施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的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最早在福建省開展技術研究和示范運行。

項目于2010年3月在福建啟動,2012年9月依托福建省地震監測臺網開始試運行,于2013年2月通過中國地震局組織的測試。

李山有說,通過這個項目,中國地震局掌握了地震預警系統的關鍵技術。在充分借鑒國外地震預警參數算法和墨西哥、日本系統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中國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系統隨后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工程力學研究所的強震動臺網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甘肅、河北、北京、天津、上海、四川、云南、廣西和重慶等10余家地震臺網中心推廣應用,陸續在京津冀、蘭州和川滇交界地區建成預警示范系統進入試運行。

“走在前面”的福建省,則在經歷了晉江預警信息發布試點、擴大試點范圍和全省范圍全面鋪開三個階段后,于2018年終于面向全省公眾正式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速度和準確度的“博弈”

在地震預警系統研發的同時,“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項目孕育誕生。2015年6月,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并于2018年6月完成初步設計,進入實施階段。

根據“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項目計劃,到2023年,將在全國范圍形成地震預警能力。但要形成完善的地震預警能力,還有很多難點待解決。

“對預警來說,速度和準確度永遠是矛盾的統一。”李山有解釋,地震預警系統要在數秒內,利用少量臺站和地震初期觀測數據來估算地震參數和影響場,技術難度極大,強調速度就會使處理結果存在較大誤差,強調準確度就會使處理時間加長。

李山有介紹,目前地震震中位置比較可靠的測定,需要縱波到達并觸發3個以上臺站,震級估算則通常需要至少1個臺站3秒以上的縱波波形數據。根據我國大量數據試驗的結果,僅用縱波3秒的數據發出的第一報往往不準確,小地震往往估計地震震級偏大,中等強度地震基本接近實際震級,而對于大地震往往估計的震級偏小。

“即使在實時、持續的數據處理中,觸發的臺站和記錄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且對大震來說,這個時候地震的破裂還沒有停止,這都是技術上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難題。”李山有說。

同時他指出,第一報處理結果在首個臺站觸發后至少4秒才能發出,在此時橫波已經從震中向外傳播了20多公里。所以,預警警報發出時,地震破壞性橫波已經覆蓋了一片區域,就是地震預警的盲區。“盡管我們在努力盡量縮短數據處理的時間,但是震中及附近地震破壞最強的區域恰好就處于地震預警盲區之內,減災效果有限。”

解決速度和準確度之間矛盾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加大臺網密度。福建省地震局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通過新建、改造和升級臺站等方式,建設120個基準站、85個基本站和1100個一般站,將臺網密度縮小至10公里左右。

根據“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全國將在五年(2018年-2023年)內建設15391個臺站,重點區內臺站之間的平均間距縮短為約12.5公里。

“地震預警系統是個龐大復雜的全自動化系統,保證全系統百分之百正常率是十分困難的。”李山有說。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實施負責人、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項目管理部主任王松介紹,后期系統將進一步加大包括軟件平臺、信息網絡建設在內的大數據處理和發布中心建設力度。

推進中的信息發布立法

相對于技術來說,更難突破的,是如何讓地震預警真正在社會上發揮作用。

“地震預警從原理上具有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具有引起社會問題的風險,地震預警技術和軟硬件問題目前已經初步解決,其減災實效的發揮不再單純是技術問題,而成為了一項社會問題。”李山有說。

向社會發布地震預警信息,不僅僅是“發”的問題,更需要解決的是發布主體法律授權和社會協作等諸多問題,要完善配套規章和標準體系,要對信息受體進行宣傳和培訓。

在預警信息發布的主體權方面,中國地震局認為,地震預警信息發布適用于《防震減災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即“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報意見及其評審結果”。

“地震預警的最終目的是減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近期,有社會公司利用自建簡易臺網,對外無限制、無規則發布所謂的‘預警信息’,把‘誤報’詭辯為‘演習’,把對不具有破壞性區域的提醒變為‘預警’,這些都是與地震預警的概念和目的相背離的,而對民眾本身,也只能起到‘狼來了’的效果。”李山有指出,地震預警信息是公益性的,其信息的發布主體、發布內容等需要進一步規范。

發布范圍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大地震發生時,如果不加區別地向全國海量用戶發布預警信息,一方面技術上難以實現秒級發布,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社會恐慌等問題。”李山有說,因此,地震預警系統在監測到地震后會估算出可能遭受破壞的區域,然后精準地率先向這些區域的用戶發布預警信息。當然,為了穩定距離震中較遠但震感強烈而無破壞可能區域的人心,可以在震后1-2分鐘發布比地震預警結果更準確的自動地震速報結果。

王松介紹,目前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相關的立法工作正在推進中,各省在陸續推進地方法規且已有五省予以發布,中國地震局也正從全國層面推動相關立法,“《防震減災法》應該是這項立法的依據,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作規范。”

從2015年開始,福建、甘肅、云南、陜西、遼寧五省陸續出臺省級地震預警管理辦法,均明確規定地震預警信息由省政府通過全省地震預警系統統一發布。

地震預警信息由省級地震部門統一發布的重要原因是,破壞性地震的影響范圍往往涉及多個地市級甚至省級行政區域。

李山有解釋,強震影響區域可能包括鄰近行政區域,但本地預警系統只有在地震波到達轄區臺站時才能開始處理,會耽誤時間使預警效果打折。同時,本地臺網處理網外地震,定位和震級估算的誤差都相對較大,與鄰近地區臺網確定的參數可能不同。如果多地臺網確定了不同的預警參數同時向社會發布,不僅會讓民眾感到迷茫,也給政府應急救援處置帶來影響。

基于此,“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了省級預警平臺及全國性預警平臺,采取兩級處理(國家級、省級兩級數據處理平臺)、三級發布(國家級、省級、重點預警區地市級發布平臺)的形式來處理發布地震預警信息,以確保預警信息的唯一性。

我們與“地震預警服務”的距離

國內已有多個省正推進“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省級子項目,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工作。

據報道,四川作為“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先行先試區,預計今年底基本實現地震預警服務能力。遼寧省、浙江省分別將于2020年、2021年試運行地震預警系統。甘肅、山西、山東、江西、湖北等省的子項目正在建設中,計劃于2022年完成建設。湖南將于2022年實現地震預警臺站全省覆蓋。安徽子項目將新建一個省級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中心,安裝10個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終端,目前已完成項目招標并確認終端安裝地址。同時,安徽省地震局正會同省司法廳開展地震預警立法調研。

王松介紹,按照“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國內設立了5個地震重點預警區,分別為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區、新疆天山中段和拉薩周邊地區。“除新疆天山中段、拉薩周邊地區兩處重點預警區全部劃在其所在省內外,其余均為跨省。”

這意味著,重點預警區內各省需“協同作戰”。王松說,如南北地震帶從川滇、陜甘直到內蒙古的一部分,跨度較大。這一片由于比較特殊的地質構造,歷史上大的破壞性地震較多,就需要統籌考慮。此外,華北地區也不僅僅是“首都圈”,東南沿海地區除了福建以外,還包括部分廣東和海南的地區。

項目完成后,這些地震重點預警區將達到“秒級預警”能力,即震中區域發生地震后幾秒到十幾秒之間,就能夠向目標區域發布預警。其他地區將實現分鐘級的遠場大震預警能力。

王松介紹,目前,項目建設處于第一階段。從正式實施到現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主要的精力放在臺站建設工作上,包括征租地、土建招標等。目前約一萬個臺站的設備已經完成招標。

“建設完成后,地震預警要真正地發揮作用,還需要提升公眾意識。”王松說,這包括收到預警后知道采取何種應急措施,還包括對預警作用的正確認知,“既要避免‘無用論’,也不能將它神化”。

未來,在實際應用中,地震預警服務對象的范圍還將擴大。王松說,地震預警服務的潛在用戶非常廣泛:政府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指揮救援力量、物資往哪投入;高科技企業因生產環節對穩定性要求非常高,預警可以減少損失;醫療方面,提前幾秒收到預警,一些手術或許可以停一停,等晃動結束再繼續。這些在以往人們的認識中是較少的,將來地震預警服務的覆蓋面非常廣泛。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編輯:周佳佳

01 02

關鍵詞:地震 預警 信息 發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