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溫州文化驛站:將文化館時尚“分身”
南戲博物館內的文化驛站 鄭云 攝
在浙江溫州,城市書房如今已在城區遍地開花。受城市書房運營理念的啟發,溫州文旅部門將文化館的功能也進行多面延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驛站。一家家文化驛站如同文化館的“分身”,借助文旅部門和社會力量,與咖啡廳、休閑酒吧、私人博物館等合作,形成了集劇場、課堂、茶座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休閑空間,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游客走進。
精神生活的補給站
繼城市書房成為溫州公共文化創新品牌后,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就開始琢磨如何提升文化館的服務效能,培育人們的文化情懷。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柳升高說,他們觀察發現,來文化館的人群中很難見到年輕人和外來務工者的身影,于是開始將工作重點放在吸引多個群體共享公共文化服務方面。
2015年,將文化主題與驛站理念相結合的文化驛站應運而生,此后,定位于時尚化、休閑式、體驗版、互動型、文藝范的文化驛站便在溫州迅速擴散。截至2018年底,溫州已開放60家文化驛站,其中市本級11家,縣(市、區)級49家;文化部門主導建設的26家,社會力量提供場地參與建設的34家。溫州文化驛站2018年共開展活動926場,直接參與者達15萬人次。今年,溫州文化驛站每個月的活動量更是多達百場。
文化驛站的廣受歡迎,讓柳升高深深地體會到了準確定位對于文化驛站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時尚化、休閑式、體驗版、互動型、文藝范幾個字,充分表明了文化驛站的運營理念、場所氛圍、活動樣式、質量要求和最終目標,甚至每個詞的先后順序都有講究,相互之間有著遞進關系。“我們希望通過打造文化驛站,為更多人提供心靈歇息和精神補給的空間。”柳升高說。
搭載休閑文化場所
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內,動靜結合看千年南戲,別有一番風味。2015年,溫州試水將首家文化驛站開進當地南戲博物館,看演出、聽說戲、與名角切磋,文化驛站的進駐使往日安靜的博物館熱鬧起來。
“唱南戲這么多年,在演出之后以說書的形式為觀眾講解折子戲還是頭一次。”在南戲博物館庭院里的戲臺上,永嘉昆劇團的演奏者一曲結束,便與觀眾分享起經典折子戲片斷。臺下的觀眾也聽著新鮮,原本對南戲一知半解的人也聽出了點門道。“這種‘演出+分享’的形式特別提勁兒,讓人開始對南戲有興趣了。”臺下一位第一次聽南戲的觀眾說。
首家文化驛站的成功運行,給了溫州文旅部門更多思路和動力。之后,文化驛站采用連鎖運營的機制,推出“1+10+N”建設模式,即一家龍頭文化驛站、10家各具特色的文化驛站,帶動N個縣(市、區)級或社會化驛站共同創建。經典電影賞析、古典音樂鑒賞、讀書分享……文化驛站搭載圖書館、劇場、書店、畫廊、茶室等文化機構,將文化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體參與。
有專家認為,文化驛站之所以受到廣泛歡迎,與驛站的多種屬性有關。各種文化藝術分享及體驗活動,比單純觀看演出、閱讀書籍多了藝術氛圍和情感交流,更能引起人們的思想共鳴。同時,文化驛站的服務理念和活動形式豐富多樣,迎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口味,擴大了文化館的服務人群。
文化驛站在鄉鎮的延伸
文化驛站在城市的順利運行,使溫州市文旅部門有了將其向鄉村延伸的信心。柳升高表示,按照“全面打造文化館總分館制的溫州模式”的總體要求,他們不僅在已建成的文化驛站中植入了微型文化館的功能,即具備一定公益展覽、培訓、創作、孵化、輻射周邊百姓等功能,還進一步向基層鄉鎮(街道)延伸此項工作,使其進入鄉村百姓生活。
溫州文旅部門發現,全市有9000多個自然村,有2萬余支民間文藝隊伍,一個村成立一個鄉村藝術團,具有可行性,于是經過調研,決定將打造鄉村藝術團作為文化驛站建設工作在基層鄉鎮的延伸。
在“帶進一個人,就帶進了兩個家庭”的思路下,經過半年試點,鄉村藝術團在各鄉鎮陸續成立并開展活動。在溫州市甌海區,百余支鄉村藝術團已成為農村“文藝輕騎兵”,爭先走上各村各鎮的百姓舞臺、文化禮堂等;在樂清市的農村文化禮堂暨鄉村藝術團文藝大展演活動中,有33支鄉村藝術團參與,為活動添彩;溫州市洞頭區正在分階段、分批次、分級組建鄉村藝術團,爭取在今年底完成行政村(社區)鄉村藝術團全覆蓋。
柳升高表示,從試點到全面鋪開,如今,溫州市已建成1700多支鄉村藝術團,它們以文化禮堂、文化服務中心為陣地,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依托“一鎮一品”“一村一韻”等活動平臺開展常態化的公共文化活動,并著力培育新型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記者手記
在基層,縣級文化館服務能力不強、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一直普遍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為老百姓提供城鄉一體、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2016年,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五部門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著力推進縣域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和服務效能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曾這樣解讀:總分館制就是要讓一個個獨立、分散、封閉運行的文化館、圖書館轉變為一個組織體系、服務體系,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文化館群、圖書館群,在體系內實現資源共享,服務政策、服務標準統一,為老百姓提供城鄉一體、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讓圖書館、文化館由孤島設施變為組織體系,這是總分館制的核心要義。
全國各地縣級公共文化建設千差萬別,縣級文化機構的服務和輻射能力參差不齊。近些年,各省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一系列總分館制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浙江嘉興文化館總分館制以“人”為紐帶,通過“上派下掛”來提升基層文化機構的服務能力。新疆克拉瑪依地區結合自身實際,提出“總分館+聯盟館”模式,促進公共文化設施與石油石化企業文化設施統籌利用。而浙江溫州的文化驛站主要依靠社會力量,將符合條件的鄉鎮、村(社區)和社會單位作為分館,擺脫了按照行政層級來設置站點的束縛,將總分館制的觸角深入社會各個領域,這樣既豐富了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又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提高了文化館總分館服務的覆蓋面。(杜潔芳)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化 驛站 文化館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