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相比“好處”,企業更需要“自由”
人民政協網6月19日電(記者 謝靚)“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什么樣的體制機制應該是我們最關注的?”6月18日小組討論時,溫思美常委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與會不少委員都不約而同發表了共同的看法:要營造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機制和環境。
溫思美舉了一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大家都認為家電業不行了,但如今家電產業不但沒‘完’,而且非常有市場競爭力。現在回頭看,那正是家電業由傳統行業向現代化過渡的階段。”在溫思美看來,家電業發展到今天充分證明,公平、自由、開放的市場競爭對于制造業非常重要,“企業的強大不在于你給他多少好處,而在于你給他多少自由”,溫思美認為,在改善政府職能方面,我們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當前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制度上的‘腸梗阻’和隱性壁壘依然存在”,舒曉琴常委認為,這是影響制造業尤其是中小微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之一。她舉例說,“某地方的印染企業,不管環保是否達標一律被關停,我覺得應該重點關注在環保整治等政策監管上的‘一刀切’問題,這牽涉到人往哪里去,資產怎么辦。”
在洪慧民常委看來,當前還應該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些改革重心放在縮短辦理時間、提供便民服務上,但有時候一個建設項目要蓋一百多個章,程序并沒有簡化,要通過深化這項改革,進一步取消一些審批事項。”
對于市場公平,來自民企的傅軍委員有很深的體會。他說,高層對民企發展很重視,但一些好的政策還沒落地。“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是我們最困難的時期,最難的是資金的壓力”,傅軍說,比如“去杠桿”政策主要針對一些杠桿率較高的國企和地方政府,但一些民企卻不幸被“去杠桿”,說明金融機構并沒有公平對待民企。他說,“我們也不需要特別的關照,公平最重要,有好的營商環境,制造業發展才有希望。”
其實,對于公平的市場競爭,國企也有同樣的渴求。來自國企的王宜林委員說,他所在的中石油集團有5家制造業企業,去年創造了好幾億的利潤,相對于企業規模而言,這個數字很可觀。“因為我們進行了擴大自主經營的試點,讓這些企業自主營業、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從而實現了扭虧為盈,這幾個企業的盈利,說明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競爭多么重要。我們要進一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王宜林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企業 自由 公平 制造業 溫思美 洪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