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別讓中藥丹藥消亡了
我們通常把臨床上極具效驗、有立竿見影之功的藥物合稱為靈丹妙藥。而靈丹與妙藥各有所指,甲骨文中指的是礦井中之礦物,隨著煉丹術的興起,丹的含義演變為鼎中之藥物。后世則以丹藥的確切效驗為標桿,把療效顯著的小丸藥或散劑等劑型也稱為丹,如控涎丹、接骨丹、小金丹等。所以,丹藥本意是指以礦物、化學合成品為主要組成成分的一類藥物,而妙藥指的是辨證精準、配伍精當的方藥。
如果深入理解的話,靈丹妙藥包含了中醫藥的兩個重要體系,一是以天然藥物為主,理法方藥體系理論基礎清晰的發展方向。一是以古代技術下的無機藥物、化學合成藥物為主,接近實驗醫學的發展方向。兩者在發展中是相互交融的,但由于后者傳承隱秘、理論玄奧,一直沒成為中醫的主流內容。
煉丹術興起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對健康的孜孜追求和對財富的殷殷期盼。長生不老,點石成金,這兩種偉大的愿景直至今天我們仍然在努力追求。2015年《參考消息》報道“英國某研究機構宣布抗衰老藥將于明年進行臨床試驗,科學家現在相信,延緩人的衰老速度并讓他們健康活到110多歲甚至120多歲是有可能的。”中國古代的抗衰老實踐經歷了服食草本的階段后,大致轉向了丹藥的研發。中國的煉丹術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實踐,固然屢戰屢敗,但其獨特的生命觀以及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化學現象,仍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逐漸傳入了阿拉伯國家和歐洲,與當地原有的煉金術相互交融,在這些地區的文化發展史和科技發展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一筆。至現代化學和現代醫學產生,歐洲的煉丹術歷經波折,逐漸擺脫了外來和本土的神秘學思想,走上近代化學之路。而煉丹術在國內則被比較草率地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簽,學界一度避之猶恐不及。
煉丹術是否成就了長生不老,只是停留在傳說上,但服食外丹中毒而死的卻有大量實實在在的記錄。在煉丹術盛行的唐代,就已經有人提出質疑。白居易寫道“退之服硫黃,一病訖不痊。微之煉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訣,終日斷腥膻。崔君夸藥力,經冬不衣綿。或疾或暴夭,悉不過中年。惟余不服食,老命反遲延。”這首詩提到了韓愈、元稹等都因服用丹藥,早早地喪命了,只有白居易自己從沒有食用過,反而活得最久。
通過外丹來實現長生,人們逐漸不再奢望。然而煉丹術卻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科技和醫學的發展,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恰恰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在中國醫用化學發展領域,煉丹術也是功不可沒,后世出現了專門以治療某種疾病為目的的丹藥,如治療癲狂的太乙精神丹、治療淋巴結核的神龜下海丹、治療痢疾的毒龍丹等。當時致死率極高的外科感染性疾病以及傳染病、危重癥、疑難病的治療中,丹藥能取得確切而且穩定的功效,中醫用汞劑處理外科感染創面比歐洲直接證據就早了1300多年,在中醫外科中就有“凡為瘍醫,不可一日無升降二丹”的說法。丹藥在腫瘤、皮膚病、性病、精神系統疾病等方面都有豐富的記載。原衛生部部長陳竺主持的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研究,也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吧。
因為療效的突出和穩定,雖然經歷了近代比較大的沖擊,但中藥丹藥仍然在民間中醫中堅強、艱難地生存著。目前,中藥丹藥應用過程中,不僅缺少對患者的保護,也缺少對醫生的保護,更缺少對實際應用經驗的保護,在大的歷史背景下積累起來的口口相傳的臨床體驗,一旦消亡就很難復制。筆者認為對中藥丹藥的應用經驗須加以發掘、整理和提高,利用現代科技方法,明確丹藥的適應證、毒副作用和治療窗,使得這項古老的技術重新煥發光彩,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丹藥 煉丹術 中藥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