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突破“攜號轉網”的觀念障礙
“將認真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工作要求”“確保‘攜號轉網’在全國范圍內盡快實行”“讓用戶享受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務”,三大運營商對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有關“降費提速”和“攜號轉網”等部署言猶在耳,可《經濟參考報》日前調查發現,試點地區在落實新政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用戶在攜號轉網過程中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各種“坑”里,“前有申請轉網重重障礙,后有轉網即成‘二等用戶’,基本使用都成問題”。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曾表示,今年年底前將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用戶對一家公司不滿意了,可以帶著手機號碼選擇另外一家提供服務”。以這個進度來計算,新政試點地區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原本不應該苛責。問題在于,攜號轉網并非新要求,早在2010年和2014年,工信部就已經分兩批啟動試點工作,距今已有數個年頭。針對此前試點出現的問題,去年12月1日,試點地區又推出所謂提高“轉網的透明度和便利性”的新流程,一眨眼又過去了近半年時間。站在用戶角度,“明日復明日”的等待也許并不是最令人沮喪的,最傷感情的莫過于聽著運營商的種種表態和承諾的同時,卻在辦理過程中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各種“坑”,極大地影響了每個人的政策獲得感。
按照幾大運營商的說辭,攜號轉網存在技術限制,需要轉型磨合。倘若主要是這類問題,用戶的確應該給予充分理解。然而,更多時候令用戶感到不滿和困惑的,并不是攜號轉網之后無法正常接收驗證碼等技術性問題,而是在辦理轉網過程中遭遇各種更像是技術之外的服務障礙。正如報道所列舉,有用戶在辦理合約時簽訂了協議,等到轉網時卻發現自己與運營商的合約竟然要3000年1月1日才能到期,感嘆“此生無緣轉網權”,這顯然是格式條款所致;還有用戶在申請攜號轉網后,發現莫名多出了一些壓根用不著且期限不短的“優惠套餐”,這些優惠看似贈送的福利,實際卻是在給用戶攜號轉網“下套”。提高用戶攜號轉網的政策獲得感,固然離不開各項技術支持和保障,如果說這需要一定時間,就更應該首先破除人為障礙。
攜號轉網存在人為障礙,普遍被解讀為是運營商想要留住用戶所致。既然如此,與其千方百計設置各種門檻和套路,倒不如重視和改善服務。一定程度上說,攜號轉網實際上就是用戶“用腳投票”,這一舉措傳達的恰恰是用戶對相關運營商服務的不滿。如果再因此而衍生出各種“坑多多”的舉措,恐怕只能“火上澆油”,并非長久之計。由此可見,破除攜號轉網的人為障礙,歸根結底是運營商突破既有經營模式的觀念障礙。它要求各大運營商,一方面打破傳統的“癡迷于在網時長和ARPU值的市場邏輯”,把市場競爭的著力點放在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服務上,用更優質的服務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另一方面,借助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迭代的機遇,摒棄對電信服務的過度依賴,擴充業態,塑造新的增長點。
市場經濟拼的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而不是套路;承諾千萬條,落實第一條。既然工信部為攜網轉號設定了明確時限,無疑意味著在這項關乎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民生改革上要動真格。期待各大運營商盡早轉變觀念,少點扭扭捏捏,加快腳步順勢而為吧。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轉網 用戶 攜號 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