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培育優秀“三農”服務隊,要這樣做!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黨的十九大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的具體部署,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喬曉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最終落腳點還是在于人,只有“懂農業”才能深入地了解當代農業的走向,做現代農業的推動者;只有“愛農村”才能腳踏實地地走進鄉村,扎根基層,做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只有“愛農民”才能心懷農民,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切實為農民謀福祉,做農民增收的助力者。
在喬曉玲看來,目前我國農村基礎條件較差,各方面與城市相比仍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也造成了當前建設這支隊伍所面臨的一些困境:如,目前我國現有農村實用型人才體系結構較為單一,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年輕的后備力量較為缺乏,難以滿足“三農”隊伍的需求;缺乏對于農村工作的熱情。
喬曉玲表示,近年來,為了改善我國農村貧困落后的窘境,一些農村出身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鄉創業,反哺家鄉;一些城市有為青年懷揣美好的理想,來到農村,支援農村建設,即便如此,由于農村相對簡陋的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艱苦的生活條件以及相對模糊的職業發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構建穩定的“三農”工作隊伍,出現人才外流、年齡老化等現象,使得我們振興鄉村戰略在實施上較為緩慢。
那么,如何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喬曉玲表示,對于“三農”干部隊伍而言,要做好各項工作,就得練就過硬本領,從農村各項事務入手,從農業活動入手,了解農村、了解農業、了解農民,與他們一道在農業這片廣闊天地中共同奮斗。“我們可以從一塊田入手,從農業四季種植變化入手,真正去理解農業的精髓,厚植‘土地里能刨出金子’的理念,才能夠真正重視農業這塊土地,才能夠真正厚植農業綠色發展的根基。”喬曉玲這樣說。
為此,喬曉玲給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建立“三農”智庫,自上而下建立“三農”工作人才隊伍;二是完善“三農”工作激勵機制,建立以能力和成果為導向的“三農”人才評價機制,通過職業晉升、薪酬待遇改善等手段,持續激發“三農”工作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政府可通過補貼或其他方式激勵人才到基層農村工作,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業務領域,包括引入農業金融資本,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三是支持地方政府開展普惠性職業教育,鼓勵建設職業技術學校、農業技術學校等,培養以當地農村基層青年為主體的“三農”工作隊伍人才,利用他們生在農村、口操鄉音、深諳鄉俗、胸存鄉情的特點,打造一支“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既解決了農業人才不愿意去農村的問題,又為當地青年提供了工作機會,還為今后能夠更好地留住農業人才打下了基礎;四是打好“移動互聯”這張牌,為人才隊伍創建前沿便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提高隊伍建設工作的便捷性與趣味性,使工作更高效。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業 農村 隊伍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