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油畫民族化探索的自覺與超越
塔吉克新娘(油畫)
靳尚誼 中國美術館藏
鼓勵藝術家、收藏家和社會各界向國家捐贈優秀美術作品,是政府加強國家美術收藏、保護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發展和繁榮美術事業的有力舉措。4月11日至21日,由中國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國家美術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靳尚誼捐贈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已在藝術之路上與新中國同行七十載,今年85歲高齡的靳尚誼先生,其藝術和捐贈義舉,成為近期社會關注的熱點。
2008年,靳尚誼曾向中國美術館捐贈39件作品,此次又向該館捐贈35件作品。74件均經本人精心挑選的捐贈作品,時間跨度從1954年至2017年,語言形式有油畫和素描,創作題材有風景和人物,作品類型有寫生和創作,體現出靳尚誼博大的藝術情懷和不懈的求索精神。此次捐贈使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靳尚誼各時期繪畫作品總數增至81件。為籌備本次展覽,主辦方又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華藝術宮和北京畫院美術館借展6件作品,共展出作品87件。相較于靳尚誼旺盛的創造力,此次展覽僅呈現出他漫長藝術創作生涯的一小部分,卻折射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油畫藝術探索的基本脈絡與成就。
1949年,靳尚誼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成為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培養出的第一屆專業人才。此后,他的藝術思想、創作理念均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20世紀50年代,靳尚誼進入蘇聯油畫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學習創作;70年代末,伴隨改革開放,他潛心對藝術語言本體進行探索,接納并研究歐洲古典主義繪畫造型和語言風格;90年代,隨著對油畫民族化的廣泛討論,他在古典主義風格中融入中國水墨畫的視覺樣式和寫意筆法,創立了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獨特風貌。可以說,通過梳理靳尚誼藝術創作的基本面貌,得以從中窺見中國油畫民族化不斷探索、超越的歷程。
“油畫民族化”并非突然出現在靳尚誼的創作中。1957年,靳尚誼的老師董希文先生就曾在《美術》雜志發表文章《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油畫中國風》,提出要想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油畫,就要有“自己的氣質,自己對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現法”,要學習中國傳統繪畫追求“形象、質感與生命的三個因素的結合”之表現方法,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油畫藝術之路。在靳尚誼的肖像畫創作實踐中可以清晰感受到,隨著時間推移,他愈發深刻地認識到,老師關于中國油畫藝術發展之路的展望擁有著超越時代的感召力。
為更加全面立體地呈現靳尚誼的油畫民族化探索之路,策展團隊在中國美術館1號廳的弧形墻面上對比展出其油畫肖像藝術創作的兩種主要風格:一種以80年代創作的《魯迅》《瞿秋白在獄中》《塔吉克新娘》《醫生》等作品為代表,一種以90年代中期創作的《畫家黃賓虹》《晚年黃賓虹》等作品為典型。通過將這兩類肖像畫在同一空間中并置,使觀眾能夠清晰、直觀地感受到靳尚誼不同時期油畫創作理念的變化。
很明顯,80年代,靳尚誼注重再現性的塑造,力求刻畫出人物的空間感和體量感,風格上呈現出沉穩、內斂的氣質。這一時期創作的《塔吉克新娘》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藝術家回歸油畫藝術語言本體研究的重要成果,可謂開創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語言風格的扛鼎之作。
到了90年代,靳尚誼更重表現性,追求油畫藝術語言中內容與形式的和諧,風格上顯現出靈動、圓融的氣質,這種審美傾向接近于中國畫學理論中強調的“氣韻”,意味著此時他已開始探索不同于西方的、融入中國文化精神的新油畫藝術。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談到靳尚誼這一時期作品時認為,“這些傾注在人與畫、形式與意境,技法與審美中的詩性,以及在油畫中滲透的水墨意象,實質上是靳先生長期以來的藝術心象。”這些“表現中國傳統文人的肖像畫,具有無與倫比的獨特性,超越于一般所理解的中西結合的油畫民族化概念”。
回顧20世紀中國美術史可以發現,相當一部分油畫家的繪畫實踐都與油畫民族化的論題相關,均致力于推進中西畫法的融合。靳尚誼卻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希望能夠“兼顧中國的文化內涵與西方油畫的精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不同于西方狀態的新的抽象美”。同時,他還認識到藝術創作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好畫不在內容,在于表現的高度,這個高度,古典和現代一脈相承”。靳尚誼對中國油畫藝術的認識走向了無中西之分、無古今之別的新境界,這也恰恰證明,至高的藝術境界是超越一切概念和邊界的。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副研究館員魏祥奇)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1日 08 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油畫 靳尚誼 中國